库库吧 > 文学 > 事迹材料 > 爱国事迹 >

袁隆平爱国事迹5篇(2)

泽璇分享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爱国事迹4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在"文化(hua)大革(ge)命"停刊前的最后一期。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文化(hua)大革(ge)命"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100公里外的溆浦县低庄煤矿"宣传毛泽东思想"。两个月后,因为两个助手写信向上面反映,引起省科委和农业厅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协作组,才把他调往长沙工作。

袁隆平爱国事迹5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袁隆平爱国事迹5篇相关文章:

袁隆平个人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5篇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简介观后感5篇

袁隆平个人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

学习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事迹心得

英雄不朽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作文900字

关于袁隆平的名言名句

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事迹心得体会

中外名人故事阅读心得体会

学习戍边英雄光辉事迹心得体会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1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