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事迹材料 > 名人事迹 >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2)

泽璇分享

当托尔斯泰从单杠上跳下来,法国青年心悦诚服地说:“伯爵,您单杠上的动作也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没有吭声,只是淡然地笑笑。

托尔斯泰喜欢骑马、打猎、游泳、滑冰、划船等运动。除了体育,他还爱参加劳动。画家列宾就亲眼看见托尔斯泰在烈日下整天在田地里地。他主动地帮助贫穷的人盖房子、砌炉灶、割草,直到古稀之年,还坚持自己打水、劈柴,和农民一起锯木头。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麽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像的那麽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於零了。”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4

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作家、思想家。他在写作上,经常深入实际,体验生活,向群众学习语言,丰富写作素材。在作品初稿写成后,总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绝不让他认为是“次品”的东西“上市”。他善于积累、勤奋写作的精神被广大群众传为美谈。

托尔斯泰为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经常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有一天,他与自己的一位同乡阿尔布佐夫拜谒了阿普金沙漠修道院。出发前,他们做了一番化装。他们脚穿树皮鞋,肩挂背囊,在招待朝圣香客的下房和肮脏的小酒馆用餐,接待人员像军官对待士兵那样粗暴:“过来!在这儿坐下!”托尔斯泰不露声色地听凭他们摆布。但阿尔布佐夫终于忍受不了他所崇拜的人受这样粗暴的待遇,无意中露出了真情。于是,接待人员顿时换了一副笑脸:“大人,请进旅馆歇息。”“阁下,您要用点什么?”

他们点头哈腰,毕恭毕敬。这种“变色龙”般的丑恶嘴脸,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若托尔斯泰刚开始就表明自己的身份,小旅店的接待人员就表演得不那么充分,他们就了解不到世态炎凉的真实情况了。

托尔斯泰为积累写作素材,经常到公路上与碰见的农民、香客、流浪汉聊天,把他们的生活语言记录到小本子上。他深有体会地说:“跟庄稼汉交谈以后,自己写起来就会简洁、鲜明、富有语言之美。”他喜欢听一个叫阿尼西亚的邻村老人讲故事。他感激地对这位老农妇说:“你真是一个真正的能手,阿尼西亚,谢谢你教我说俄语--用俄语思考。”村里有一个最穷的农民,他叫康斯坦丁,具有非凡的语言天才,托尔斯泰常常向他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请他按自己的理解,以他自己的方式绘声绘色地讲一遍。托尔斯泰很快地记录,每当这位农民的讲述中出现一个生动的措辞,一个恰当的例子,或是换一个巧妙的说法,他就会心地微笑。短篇小说《傻子伊凡》就是按照康斯坦丁的讲话发表的。

托尔斯泰不但深入实际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在修改稿子上也是一丝不苟。他在写《战争与和平》一书时,初名为《皆大欢喜》,后来修改了全部主要人物的发展线索,引进了新的人物,才改为现在的书名。这本书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该书交出版社排版后,他还在校样上反复修改。负责这本书的出版助手不耐烦了,写信给他:“不知道你要做什么,这样,永远不会修改完,也不会有出版的一天。”但托尔斯泰并没有放弃对稿子的修改。这本书,他反复修改了近10遍。

他在写《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时,初名为《两段婚姻》。这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开始他把它写成纯粹的家庭小说,带有浓厚的“私生活”色彩。后来,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加进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改变了人物的性格,又把大团圆的结局改为悲剧,使之具有尖锐的暴露色彩,有力地批判了沙皇专制统治,成为激动人心的不朽之作。当这部小说写好后,编辑写信催他赶快发表这部作品,托尔斯泰回信说:“发表这部小说中的一章吗?可是我还在不断修改它,而且我对它还不满意……”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一个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创作。”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5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过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实。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不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干活儿时围的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靿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

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13卷”。此举在文化圈里立刻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托翁乘兴又做了一双半高靿牛皮靴,送给了好友——诗人费特。费特灵机一动,当即付给托尔斯泰6卢布,并开了一张收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按鄙人订货,制成皮靴一双,厚底,矮跟,圆靿。今年1月8日他将此靴送来我家,为此收到鄙人付费6卢布。从翌日起鄙人即开始穿用,足以说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无凭,立字为证。1885年1月15日。”后面还有费特的亲笔签名,并加盖了印章。

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学习和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一条道上挤,正应了契诃夫的话:“大学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相关文章:

《名人传记》读后感范文400字

2021《名人传》读后感600字5篇

阅读名人传读后感600字

爱情名人经典语录大全

爱情名人经典语录大全80句

关于《名人传》读后感600字作文5篇

名人传800字观后感5篇

读后感励志作文600字2021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心得体会

名著读后感700字高中生2020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