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事迹材料 > 名人事迹 >

名人关于艺术的事迹(2)

泽璇分享

盛世兰亭书院是“中国第一家国家级书法家对接零基础学员的教育机构”,这个定位曾经令杨武忐忑。最终,他还是把这句话印在了宣传册和手提袋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把自己逼到一个不能退却的地方”。

活动间隙,二楼,一扇屏风式推拉门,上面印着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大和尚的狂草似金龙狂舞。门背后,杨武抓紧时间接受采访,还时不时离开处理事情。

之前看照片,以为他是个北方汉子,其实却是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学者。但是一谈到书法,他的激情却似浪涛激涌,执拗的个性令人印象深刻。说到书法中的“点”要如高空坠石,他的右手“啪”地一声拍在原木桌面上??

名人关于艺术的事迹4

一切从18岁开始。那一年,杨武所在的小城开了一家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由欧阳中石先生主持书法教学。杨武是4个报名者中的一个,“从此,我走上了书法的道路”。如他所说,从小就爱写写画画的'他,终于跨进了书法的世界,从此便迷恋其中不能自拔。

“我从骨子里面喜欢古典文学,喜欢书法”。

之后,杨武到成都,拜时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景岳为师,后又辗转到北京,师从书法家曾翔。

从18岁“遥拜”欧阳中石先生到现在,“我练字已经近30年了。”杨武说。因为热爱,他四处寻找书法老师和学习书法的机会。

2010年,杨武进入中国书法院学习,那里由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授课,有时老师们的理念是互相冲突的,这就要求学员有很强的辨识能力。那时杨武已经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他就把员工扔在那里,自己在燕郊住校,学了一年。2013年,他又进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书法硕士。

“我这一爱好,几十年就过来了,有时写到天亮。写书法很奇怪,平时熬夜第二天很难受,书法写到天亮不难受!”杨武分析道,可能因为精神全部投入其中,很愉悦,并且手腕悬空,还要调整呼吸,有点像练气功。

书法家多少都有些习气,这也是从前人那里沿袭而来。

“颜真卿、苏东坡、魏碑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其中苏东坡的一些思想引人深思——“我书意造本无法”,意思是不要太追求规矩,“唐楷就是太规矩了,和印刷体区别不大。”

整个宋代都是尚意的年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皇帝喜欢艺术,人们的艺术思想也非常自由、非常创新。唐代是很拘谨地去追求法度,而宋代是打破法度。在王羲之的年代,除了官方的那条线索,写得很美,还有民间的一条线索,写得很雄浑很天真。“艺术不要让自己太熟,要拙,要留着那种天真。”杨武说。

他认为,书法最为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情感。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作者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通篇用笔情如潮涌,纵笔豪放,常常写至枯笔,悲愤之心见于笔端。

再看王羲之,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手札《丧乱帖》比《兰亭序》的价值更高,前者记述的是先祖的坟墓在战乱中被破坏,作者抱着满腔悲愤援笔直书,笔断意连。而后者只是一个记录兰亭山水之美和聚会欢乐之情的雅集,书法流美,但稍显做作。

古人云:“无意于佳乃佳。”

这也再次证明,真正伟大的作品,写的不是技法,而是情感。

名人关于艺术的事迹5

1966年8月2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我国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逝世,终年67岁。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老舍先生原名舒舍予,北京市人,1899年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老舍先生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周总理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后来到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1949年应召回国后,老舍先生热情地投入新中国的各项工作,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老舍先生是作家。他把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他在创作上积极勤奋,著作丰富。解放前,他写了《骆驼祥子》等许多文学作品,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许多文艺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被荣称为“人民艺术家”。

名人关于艺术的事迹相关文章:

关于勤奋的名人先进事迹

袁隆平的故事及个人事迹

中外名人故事阅读心得体会

2021年《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篇

莎士比亚最哲理的句子语录

少年苏东坡读后感800字参考

阿Q正传500字读后感范文

名人传800字观后感5篇

学生会入会心得1200字5篇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心得体会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27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