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事迹材料 > 事迹材料 >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5篇(2)

邱妹分享

“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全院医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她为全院树立了崇尚英雄的风向标。”织金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武文说道。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4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王海洋带着女友跨越万里,从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回到家乡江苏连云港市,从“水晶之都”东海,到直播带货网红海鲜小镇赣榆海头,一路上,两个年轻人考察电商营销策略,为吞巴藏香打开销路忙碌奔波。“家乡的电商与特色产业‘嫁接’,流量网红带动产业链发展,为藏香销售提供了很好的样本。”王海洋说。

王海洋2016年毕业于江苏海洋大学,现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人民政府四级主任科员、扶贫专干。他先后两次进藏,从保家卫国的优秀士兵,到藏区百姓的贴心人;从扎根基层脱贫攻坚一线,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前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自己的青春。”是王海洋始终坚守的初心。他先后被评为“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2019-2020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

披上戎装,他是保家卫国的好儿郎

2009年12月,王海洋响应国家号召在校入伍,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士兵。在部队中他敢于吃苦、勇于奉献、作风严谨、表现优异,成为连队尖子兵,奔赴西藏开展维稳任务。因为出色的表现,2011年他在西藏立功入党。

2011年,王海洋重返大学,用2年时间读完了4年的主干课程,他是师生眼里退伍不褪色的 “兵哥哥”。2016年7月,恰逢江苏高校开展进藏大学生专招工作,他了解西藏环境的艰苦,也知道西藏人才的稀缺。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再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入西藏绽放自己的青春。

扎根基层,他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王海洋被安排到吞巴镇从事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充分发扬了军人“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钢铁意志,吃透每一项扶贫政策,掌握每一个贫困户家庭状况,将每一项扶贫政策及资金精准落到实处。

在近3年的扶贫工作中,他走遍了吞巴镇所有村组,入户次数逾300次;共整理出2万多页的建档立卡户档资料,起草完善700余份20多万字文字材料;拍摄记录基层工作照片2万多张,视频拍摄600多段,制作脱贫攻坚宣传片3部,参与设计脱贫攻坚展板画册100余个。

2018年7月,因为连续加班工作,王海洋的臀部出现了囊肿,为了不耽误扶贫工作,直至囊肿长到鹅蛋大小不能行走和坐立,他才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期未过,又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情侣携手,打开藏香产业发展新局面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在于发展特色产业。在调研吞巴藏香产业后,王海洋动员远在家乡连云港的女友魏娜走进西藏创业,开了一家藏香药材店。他将自己的建档立卡结对户达珍吸纳到店里就业,每年为其增收2万余元。

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吞巴藏香亟需扩大线上销售渠道,但因藏香制作户文化水平有限,没人去尝试接触电商平台。在王海洋鼓励下,魏娜成为了吞巴藏香网络营销员,开起了网店,藏香销量迅速增长,小店也在某知名电商平台逐渐占据封面位置。两个年轻人还在江苏援藏指挥部的帮助支持下,组织了电商培训。

2021年春节,王海洋从家乡回藏途中,他还在研究学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藏香产品质量、设计品味,提升用户体验层次,扩大知名度,构建现代藏香产业体系,让更多制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对年轻人踌躇满志。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5

基层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和智慧的启迪。一群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带着知识和热情奔赴乡村,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更广阔的未来。

杨晓帅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2013年杨晓帅考上河北怀安县的特岗教师,并自愿到当时条件较差的太平庄中心学校任教。从最初熬夜制作卡片、模型、挂图等教具,到后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精心准备有趣的视频、动感的音乐,再后来用智能手机录制讲解视频,杨晓帅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帮孩子们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电话,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承担书本费,每月3次到40公里之外的残疾儿童家里“送教上门”……对于留守儿童,杨晓帅是老师也是“家长”。8年来,杨晓帅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2007年,郭慧慧带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安徽濉溪县徐楼中心学校支教。工作上,她是语文老师,还是音乐、美术老师。她组织联欢会,筹办校广播站,建立校学生会,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中,她是孩子们的贴心人,她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补习功课、做心理辅导,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课外书,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两年的支教生活,郭慧慧付出爱心也收获满满。如今,担任濉溪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的郭慧慧依然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年前,袁辉来到湖北武陵山区的巴东县的山村小学支教。这个从南京来的大学生能在山里待多久,村民们心里也没底。但袁辉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山里的生活条件很苦,可袁辉苦中作乐。在袁辉的课堂上,别致的设计、幽默的语言、活跃的气氛贯穿始终,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心有大爱,袁辉默默奉献:为了给患有罕见病的孩子补课,他每周往返几十里山路,坚持6年风雨无阻;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他逢年过节都会去孩子们家里送温暖;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他四处奔走联系捐赠。多年来,袁辉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山村学校,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们。如今,袁辉在湖北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继续着他所热爱的支教事业。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5篇相关文章:

个人评优主要事迹

2022最美巾帼奋斗者个人事迹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5篇

青年岗位能手个人事迹心得

爱岗敬业的模范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志愿者事迹材料5篇

全国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

李林森先进事迹5篇

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心得范文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5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