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的感人事迹(2)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份职责,一股力量。张小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心系群众、无私无畏、勇敢顽强的优良作风,带领全镇的党员干部为群众筑起了一道风雨打不透的“钢铁长城”。
抢险救灾的感人事迹4
“7·21”特大自然灾害后,张家湾镇党委迅速发动各方力量,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中。在全镇党员干部的带动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援下,短时间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使灾后重建工作稳步推进,镇党委采取五项措施,确保受灾村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为加强对重灾村重建工作的领导,镇党委在派出由镇二级班子成员组成的7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再次抽调21名机关干部,组成治安维护、交通疏导、房屋修缮、协调指导、物资调配、群众需求登记6个工作小组,由两名处级干部担任组长,每组都配有专职司机和专用车辆,确保各项重建工作加快推进。
在“七一”党员献爱心活动刚刚结束的情况下,镇党委又积极号召各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以交特殊党费的形式,踊跃捐款捐物,表达对受灾群众的一片爱心。镇机关和园区机关党员干部仅半小时内捐款数额达38550元;镇内“两新”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广大企业积极向受灾群众捐款,共收到捐款384万元。
镇党委召集全镇未受灾村和灾情较轻村的党组织书记召开帮扶对接工作会,对10个灾情较重的村实行“4+1”或“5+1”的对口帮扶,帮扶村可根据自身情况和本村优势,采取捐款、慰问、援助物资等方式对受灾村进行帮扶。在镇党委的大力倡导下,各村党组织书记均表示要尽其所能帮助受灾村尽快摆脱困境。南姚园村党支部对何各庄、大辛庄、枣林庄、垡头、小北关等村的受灾家庭进行了慰问,并出动两辆挖掘机和6辆翻斗清运车帮助大辛庄村清理灾后垃圾;瓜厂、牌楼营、大高力庄等10余个未受灾村为帮扶村送去了5000至10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北大化、张湾、后街等村共派出100余人的建筑队到帮扶村支援重建工作。
镇党委明确要求,57名到各村挂职的专职副书记在灾后重建期间,要积极协助村党组织书记,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的慰问和安抚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专职副书记指导员、联络员和宣传员的作用,协助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进行疾病防控和宣传、指挥协调重建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在镇党委统一部署下,各村党员干部带头成立了义务心理疏导小分队,每天深入到受灾情况较为严重的家庭,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全面了解受灾群众灾后生活情况,对他们提出来的各种困难,由小分队第一时间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相关负责人沟通,及时予以解决和答复,确保受灾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
抢险救灾的感人事迹5
“到了抗洪抢险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女同志要能顶‘半边天’!”记者眼前的刘翠云,满头是汗,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如果不是她自我介绍,没人能认出这位是抚远县房产局副局长。不远处的同抚大堤被不断翻涨的江水冲刷,各坝段随时有发生险情的可能。此刻,抚远县许多机关仅留极少数人值班,大部分人到抗洪一线战斗。刘翠云带领全局女同志来到抗洪一线装沙袋。中午时分,她终于得空儿在吃盒饭的时候休整一下。“从早上7:30到下午4:30,就只有这半个小时休息时间。”“前几天让太阳晒得有些难以承受,近几日阴天还好一些。我敢说每个单位几乎是全员参加,因为到了这当口,谁也藏不到哪儿去!”刘翠云说。刘翠云等机关干部所在的这片区域是大力加湖边角的沙地,轰鸣的装卸运输车辆不断通过,让大家讲话必须“喊”。
对于装沙袋,大家逐渐摸索出“窍门”:一次必须装到袋子半截处再高一点,不能太满也不能太散,这样容易踩实,很考验“手力”。这几天,刘翠云通过湖边近处一座快被淹没的板房丈量水的涨势。“刚来的时候还没有到窗台,现在快到房顶了,你说这水涨得快不快?”刘翠云说:“眼下,每一个抚远人都在为抗洪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抢险救灾的感人事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