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事迹材料 > 名人事迹 >

钱学森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

金梅分享

钱学森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4

钱学森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5年9月起,钱学森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勤奋刻苦,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由于科研能力和成绩突出,钱学森在美国的事业发展一路顺遂。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将整理好的800公斤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是,当他赴港口时却遭到美国当局的强行拘留,所有的资料和书籍也被扣押。加州理工学院交了巨额保释金,他才获释。当时的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始终受到严密监视。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迫害,中国科技界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方交涉钱学森回国问题。但由于国内始终无法与钱学森取得联系,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认扣留中国公民。此时,钱学森也正在因为没有途径向国内传递消息而烦恼。他深知,自己的回国问题,必须让国家高层知道自己的回国愿望和目前的处境才能解决。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在一份中文画报中发现了父亲的朋友陈叔通与毛泽东在一起的照片,不由得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主意。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信,请把自己的消息传递给国家高层领导。但由于不知道陈叔通的通讯地址,只能寄给在上海的父亲,由其代转。为了避免信件被联邦调查局拆信扣留,钱学森将给陈叔通的信装在一个信封里,让妻子蒋英装入给比利时的妹妹的信中,避开跟踪的特工,将信件投入到一个商场的邮筒里。蒋英的妹妹在比利时收到信件后,立即转寄到上海钱学森的父亲家中。此后,信件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周恩来手中。

此时,中国代表团正在日内瓦与美国进行大使级会谈。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也为钱学森归国创造条件,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提前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但谈判时,美方依然矢口否认美国政府扣留中国公民。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炳南掏出钱学森的信当众宣读,让美方十分尴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没有借口的美国政府,只好准许钱学森离开美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家人一起来到洛杉矶港口,准备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钱学森的回国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记者早早来到码头上采访他。有记者问:你这次回国后,以后是否还打算回到美国?钱学森平静而坚定地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回国后,对原子弹、导弹等方面的国防科技发展非常关注。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科技水平落后,根本没有能力研制这些先进武器。这让著名将领、负责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建设的陈赓非常不服气。一次,钱学森前往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恰巧正在北京。得知消息,陈赓专程赶回哈尔滨来见钱学森。他见面问钱学森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听后大声说:“好!就要你这一句话。”这次谈话后,钱学森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钱学森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5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

——摘自钱学森的《入党申请书》(1958年9月24日)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入党故事鲜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

1955年9月,回国途中,一位记者问钱学森:“你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钱学森回答:“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我还没有资格当一名共产党员呢!”

直到置身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钱学森心底蕴藏多年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科学院前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张劲夫生前这样回忆:“一天晚上(1958年初春),钱学森同志一个人找到我家里,谈了他在美国20年,所有工作都是在做准备,准备将来为祖国做点事情,所以一美元的保险也不买。回国后,为使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将竭尽全力建设自己的国家,并郑重地提出了入党的要求。”

据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记述,1958年4月6日,钱学森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支部递交了一份长达7页的思想检查。4月19日,钱学森又向力学研究所党支部递交了一份长达8页的“交心”材料。在这份材料里,他进一步谈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

鉴于钱学森对党的深厚感情和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力学研究所党支部认真研究后,决定发展钱学森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24日,钱学森正式填写了入党申请书。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钱学森传》的作者奚启新看来,钱学森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进步,而是有其深层久远的思想根源。“从青少年时期,他就开始接受先进思想教育,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在交通大学读书时,好友之中就有几位是中共地下党员,他自己也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到美国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身在异国,但心系祖国的抗日战争,对祖国的命运深为忧虑。”

“我所接触的党的领导同志,他们看事物的清晰、深刻,使我对他们起了敬佩之心……总的来说,这时期我对党的认识是很不对头的,党在我心目中只是一个个党员,不是一个组织。”钱学森曾如此剖析自己对党的片面认识,但回国后参加力学研究所的工作,特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工作,以及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和访苏、参观、讲学等活动,目睹了新中国的种种新气象,他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化。“这使我认识到党是集体,是一个可爱的集体,我开始对党有了感情。”“我开始感到人民群众的大家庭,我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一定要拿出一切来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1959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总支通知钱学森,他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钱学森后来说,在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那一天,自己激动得彻夜未眠。

钱学森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6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关于教育孩子

父母几乎没有“言传”只有“身教”

在讲座现场,很多带孩子前来的家长对于钱老如何教育子女十分感兴趣。钱永刚的回答却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我们家要说‘言传’,几乎没有,主要靠‘身教’”。

钱永刚说:回想我从小到大,我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他们从来不会跟我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我们。

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

父亲的治学态度对钱永刚的影响很大。钱永刚回忆说:“有一年夏天,我路过钱老的书房,发现他正满头大汗地看书,认真程度让我自愧不如。”“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什么是永不停步,什么叫学到老活到老”。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25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