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事迹材料 > 个人事迹 >

“时代楷模”杜富国先进事迹(2)

邱妹分享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

2018年,杜富国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他的伤情也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大家好,我是“播音员杜富国”

扫雷英雄杜富国负伤后说的第一句话,经过一年多努力实现了!

受伤住院期间,当被问及出院后有什么打算,杜富国表示,“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播音员”。

2020年3月,由“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担任主播的“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依托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正式开播。

为早日实现梦想,杜富国每天除了做康复治疗外,还积极练习普通话。吐字、发声,一字一句,杜富国学得很吃力。那次受伤,除了眼睛和双手,他的肺部和声带也受到一些损伤。一遍又一遍,在学习中,他的声音也渐渐清晰而洪亮,整个人变得自信起来。“虽然我的水平离专业播音员还差得很远,但就像当初学扫雷一样,即使从零开始,只要不断坚持,一定能进步。”杜富国说。

为帮助排雷英雄实现播音梦想,2020年初,南部战区陆军机关专门为杜富国购置了一套播音设备,并协助杜富国进行系列播音策划,开设专题播音节目。杜富国在首期节目中以《我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为题,深情讲述自己从参军到扫雷、从负伤到康复的过程中,用无悔选择诠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担当,迅速收获许多“铁杆粉丝”。

作为“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的忠实听众,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指导员杨盛强被排雷英雄的坚韧与阳光深深打动。为把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战友,他将“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搬进课堂,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战士们听课后表示:“杜富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前行的榜样。”

今年是“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时隔7年后第一次回家过年,本该一家人好好过一个开开心心、团团圆圆的春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由此,他们纷纷奔赴一线,投身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的妹妹杜富佳,走上战疫一线。贵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174名医护人员,从贵阳出发驰援武汉,杜富佳随队出征,哥哥喊出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给了自己站上前线的力量。杜富佳所在的湄潭县人民医院是此次贵州省指定开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的183家医疗机构之一。疫情发生后作为急诊科护士的她第一时间报名,战斗在一线。

2月20日中午杜富佳接到医院通知,她的请战要求已被批准,她匆匆取来早已准备好的行李,没能向亲人们当面告别

她说:“写下请战书之后,我就做好了各种准备,这次去武汉

,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护理好病人,同时也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一定平安归来!”

和姐姐一样,弟弟杜富民,也满怀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杜富民是湄潭县家礼医院ICU病房的一名医生。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接到医院不休假的通知后,他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爸爸妈妈虽然很担心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要去一线,他们也会支持我们,我们家就是这样,碰到危难不会退缩的。”杜富民说。

哥哥姐姐在战“疫”一线作战,身为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战士的杜富强。由于巡逻任务重,今年春节留守在营地里,没能和家人团聚,杜富强巡逻的路有160多公里,期间经过雪山、森林、激流,一路走下来,脚常常被水渍泡得发白。巡逻路上,除了要面对各种艰险的环境,杜富强和他的战友们,还得背着几十斤重的生活物资。

虽然很担心在前线的哥哥姐姐,杜富强说还是会支持他们“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选择,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这么做的”。

在边疆的雷场上,杜富国用身体捍卫国土的安宁;

在边防的巡逻之路上,杜富强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土地;

在没有硝烟的无声战场上,杜富佳和杜富民用生命守护生命;

英雄,总会迎难而上,又总会排除万难;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杜家四兄妹,个个好样的!

英雄的一家人,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富国、富佳、富民、富强,个个让人敬佩!让我们向这个极不平凡的家庭致敬!

“时代楷模”杜富国先进事迹篇7

人物介绍

杜富国,男,汉族,贵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党,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执行扫雷任务时,杜富国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排查过程中,突遇爆炸。瞬间,他用身体保护了战友,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11月18日,杜富国被授予一等功一次;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同年5月16日,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同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称号;7月2日,杜富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同年7月31日,授予杜富国“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同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弹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杜富国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2018年10月11日下午2点40分发生爆炸后,杜富国当场昏迷休克、伤情十分严重。现场军医进行急救包扎处理后,战友们迅速护送杜富国到麻栗坡县人民医院进行先期抢救治疗。同时,扫雷大队向桂林联勤保障中心第59医院请求进一步医疗救援。部队医院迅速抽调外科、骨科、眼科、烧伤、皮肤等科室的多名专家,组成应急抢救小组,组织两辆救护车赶往麻栗坡县医院协助救治和护送。

经过军地双方医护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杜富国术后伤情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考虑爆震后24小时至48小时肺部伤情可能加重,县医院医疗条件有限,经医院专家组综合评估后,决定立即将杜富国连夜护送至解放军第59医院进行后期治疗。

2018年10月12日凌晨,顺利抵达部队医院后,由10多名专家组成的治疗小组紧急会诊,全力对杜富国的伤情进行后续治疗。经过前期的紧急救治,杜富国的伤情基本平稳,下一步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创面修复功能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

2018年12月,陆军党委召开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时代楷模”杜富国先进事迹篇8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四队作业组长、中士杜富国面对死神威胁时的一句“口头禅”。

时隔1个多月,杜富国的这句话依然在战士艾岩耳边回响。面对笔者,艾岩的眼眶红了,哽咽着说:“是他救了我的命啊!”

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山高坡陡,灌木丛生,本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却处处游荡着死亡的幽灵。10月11日,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突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11月20日,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在杜富国的病房内,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扫雷大队领导宣读了南部战区陆军为扫雷英雄杜富国记一等功的通令。

杜富国1991年11月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党。3年来,他1000余次蹚过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先后获得嘉奖两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一次,荣立一等功一次。

杜富国所在的云南边境雷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作业区最高坡度达到80度,即使世界上最先进的扫雷设备也派不上用场,只能人工用探雷器扫、用手排。

在马嘿雷场,战士唐世杰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险的火箭弹。杜富国让战友退到安全地域观察,独自上前处理。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探雷器是扫雷兵的“手中枪”,为了早日奔赴扫雷场,杜富国将各种金属物埋了排、排了埋,把训练场的土地翻了个遍。他还和战友“背靠背”对抗,请别人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本领。经年累月,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将探雷器练成了“第三只手”。

老山地区,地雷、炮弹等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扫雷兵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说,官兵们在这样的雷场作业,每天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

2015年,杜富国申请到边境扫雷,父母一直很担心。3年多来,杜富国从不和家里多讲扫雷的事。杜富国负伤后,他的父亲杜俊来到儿子作业雷场,当他听了麻栗坡县猛硐乡乡亲们含泪的讲述,这位老党员愈加明白了儿子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又为何不愿退伍。

杜富国负了重伤,猛硐乡乡长盘院华几度哽咽:猛硐全乡共2万亩茶园,有8000亩在雷区,群众不敢进去耕种,只能撂荒。部队进驻当地扫雷后,已将三分之二以上的雷区土地安全地移交给村民耕种,目前已产生经济效益。他说:“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希望了。”

11月18日傍晚,由南部战区陆军与麻栗坡县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的“让我来——勇扫雷障为人民”主题文艺晚会在县礼堂隆重举行。麻栗坡驻地官兵赶来了,当地群众赶来了,能容纳近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杜富国的父母、妻子应邀出席。

每当舞台背景上出现儿子的身影,杜俊都会含着泪拿起手机拍个不停,也许他是想让曾经健全的儿子定格在心中。

杜富国妻子王静说:“我们结婚一年多,两地分居,离多聚少,他说我是他的‘小公主’,以后我就是他的眼。”此时,舞台背景上闪现出一个镜头:在医院陪护丈夫时,她拉着杜富国的胳膊,一只手从他袖口里伸了进去,当她摸到那光秃秃的胳膊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杜富国是扫雷兵的骄傲,也是扫雷兵的代表。这群与死神较量的90后扫雷兵,始终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25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