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红楼梦》个人读书感悟(2)

德洁分享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随后吃蟹时,宝玉随性做了一首诗,黛玉见后亦起兴作了一首: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她又自觉不如宝玉所作,便闹着要烧了它作诗时的她是真实的。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黛玉的灵魂,带着特有的才情,带着她的高傲,而这一切,是她会与宝玉相爱的原因。

谈黛玉,就不得不谈她与宝玉之间的爱情。宝玉,贾府的二少爷,贾老夫人的宝贝,那个至情至性的翩翩公子,那个对家族的丑恶腐朽和周围环境的虚伪庸俗感到不满的少年。他与黛玉有着相同的思想基础,这是他不顾一切地爱上与“贤妻良母”规范丝毫不沾边的黛玉的原因。但于黛玉而言,她对宝玉的爱,真挚而深沉。她一不贪图他的财产家业,二不贪图他的门第地位,为了他时时悲苦,处处留神,泣花葬残红,心曲题罗帕,那一曲《葬花吟》出自她心中,爱难得,怜花伤己,坠落于淤泥,纵使自洁又该归向何处?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一吟,她将落花葬去,感花零落,亦伤己未来,不知该归向何处,将来终归有无可寻觅之时。她心中忧愁,尽诉与这一吟中。她还为宝玉心曲题罗帕,她的情,给了宝玉,她心中的爱,给了宝玉。在这深宅大院中,她能信任的唯有宝玉与她从家中带来的小丫头紫鹃,宝玉是她在这黑暗之中一点微弱的亮光。她与宝玉,是青梅竹马,是知己,是爱人,他们有着相同的思想,但终究没有一个美满的结局。那夜,整座贾府热闹非凡,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而她独自一人躺在病榻之上,听着外面锣鼓喧闹,只是,她这里冷冷清清的只有紫鹃陪伴。而另一边,宝玉还沉浸在可以娶到他心心念念的人的喜悦中,却不知,那喜会瞬间化悲。黛玉强撑着,焚毁诗稿,终呕血而亡。在他成亲当日,她去了,用她的生命殉了爱情,发出了对现实最后的控诉。

这就是黛玉,那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高傲女子,那个满腹才情的女子,那个用一张利嘴刺向她所不满一切的女子,她不爱与世俗同流。她有她的愁,她有她的爱,她愿为了心中的爱而喜,而悲,而泣,而亡。红楼中,这样的女子唯黛玉一人尔!

《红楼梦》个人读书感悟5

小时候读红楼,是最最普通、庸俗的观点:宝钗完美,黛玉小心眼。这样如此错误不堪的观点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过了几年,再读红楼,心中所想又不同了:宝钗普普通通,黛玉值得人可怜。这种想法也过于偏激。

直到最近,我看了那么多专家的观点,网上的那么多资料,做出了自己的准确判断:宝钗是封建礼教的奴仆,最终被“主子”害死了;黛玉是封建礼教的被利用者,封建礼教就是要用黛玉这样的人物“杀一儆百”。

她们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

有人说宝钗的冷漠。其实,那是封建礼教逼得,你可能会说:“为什么林黛玉就可以叛逆呢?”其实,你应该设身处地。如果你是宝钗,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你能保证你不会遵从封建礼教?林黛玉毕竟不是凡人,可是薛宝钗是凡胎!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宝钗的冷,理解她的遵从封建礼教。

我曾经看过曹慕容写得一篇《谁是最痛苦的人》,曹慕容认为是宝钗更痛苦,林黛玉是站在痛苦上,宝钗确是痛苦的六次方!说的好啊!黛玉虽说在人世的生活并不如意,可那是姻缘注定,是宿命。她本来就是下凡历劫来了,何况报完灌溉之恩后仍然可以重返天界,与宝玉做天上夫妻呢?但是宝钗不能够拥有这样的幸福。这就已经是一种痛苦了。

我从来不认为宝钗的城府有多么多么的深,我觉得那确确实实是宝钗的一片真心。宝钗的这些所作所为是符合封建礼教的,也是封建礼教中的标准好女孩儿的标准,所以宝钗对于众姐妹如同清泉流进心窝。但是宝钗不可以在柳湘莲失踪后表现过分的热情,那是有悖于封建礼教的规则的,所以她表现的如此冷漠。

我也从来不认为黛玉是心胸狭窄的,她其实是挺爱说爱笑的,但是她的身子弱,弱不禁风啊,再加上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活,只能让她处处怀疑,这是多么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礼教的冷漠无情!


《红楼梦》个人读书感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5篇

读红楼梦的读书心得

红楼梦个人阅读感想简短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

《红楼梦》学生读书感悟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

我读了红楼梦读书心得

红楼梦读书心得读后感600字

红楼梦的阅读心得体会

红楼梦前五回读后感800字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5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