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
《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相结合,也塑造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最新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1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有一个脱俗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那犹如一朵美丽多彩的花在清晨的阳光点缀下悄然无息的绽放自己,待到夕阳时分在去摘取,花亦那花,却失去了晨时的艳丽与芬芳,但让人浮想联翩,同时味无穷。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一个人物用了很多描写,在不华丽的文字中体现了对这个人的爱,她就是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有这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爱唠叨,她爱“切切察察”,愚昧迷信,但更多的是朴实善良,她踩死了鲁迅心爱的小隐鼠让鲁迅对她非常的憎恶,但她寻购赠送鲁迅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又让鲁迅对她心生敬意与感激。
在书中还有一个人比较有代表特点,他就是鲁迅日本的同乡,范爱农。他是一位觉醒但无法在当时黑暗社会立足的知识分子,他在革命前不满社会而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看到革命的不彻底又备受打击,最后怀揣着痛苦与悲凉与这个社会妥协,在与友人游湖时投湖自杀。从这两个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对人民的迫害,但在《朝花夕拾》中也有美好的回忆。
最新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2
记忆中的他。
小时候,傍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边,看着蓝天上悠悠的白云,看着匆匆回巢的鸟儿,是多么的无趣!无聊的撇撇嘴,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大摇大摆地回家了。可惜在走的那一刻,天被渲染上了火红的色彩,夕阳也慢慢落山了。我却不曾发现这份美。第二天再来,却看不到了。
渐渐长大了,床头,书桌上推着一摞一摞的复习资料,课外名著,再也无法如儿时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微微叹一口气,随手拿起那本《朝花夕拾》,随意一翻,‘父亲的病’。“切……这么无趣的题目……鲁迅,似乎也不过如此嘛!”一声肆意的嘲笑声落下,躺在床上看起来。却看的入迷……
鲁迅的父亲的病了,为了诊治父亲的病,作者便请来了当时的名医,他的药,鲁迅的父亲用了两年,可是身体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于是又请陈莲河名医,这个医生很奇怪,药方更是稀奇古怪,有些药更是鲜为人知,服用后又是没有效果,却又以"医能医病,不能医命"为借口推脱责任。最终,鲁迅的父亲还是难逃一死……在临死前,衍太太让鲁迅大喊‘父亲’,导致他的父亲去世的更早……
静静地放下书本,微微叹了一口气,突然很同情鲁迅先生,总在思考他当时大喊父亲是是怎样的心情,得知这样做让父亲走得更早又是怎么样的心情!是难过,还是悔恨!他错过了他的父亲,是一种怎样的悔……错过的,便一去不复返了……正如同早上看到的花朵,晚上再来拾起,还会如早上一样么?或许你会后悔,可是也无济于事了吧。
猛的回想起生日前一天的那个晚上。父亲的电话声把我从梦中拉醒,嘟着嘴巴,翻一个白眼,“哼”一声,翻了个身,刚想闭上眼睛,“啊?什么?好好好,我现在就来医院……”心中一惊,医院两个字让人那么胆战心惊……是奶奶么……紧紧地皱着眉头,望着天花板,想起小时候,奶奶常抱着那个小胖子在家中玩,抱着她在灯会上看花灯,抱着她在曲月风荷赏荷花,抱着她,抱着我……板着指头算算,七八年了吧。自从那年奶奶老年痴呆,我便很少见她,或许一只手都数的过来,一次?或是两次?好怀念小时候的日子,原来,少了一位亲人,是这般感受……几天后的追悼会,显得这么庄严,凄惨。右臂上的黑纱,胸前的百花,显得这么格格不入……走进会场,正中央的那副敞开的棺材,周围一圈一圈的花,奶奶就那样,静静的躺在里面,好像还带着一抹微笑,是那样的慈祥,好像跟小时候一样……忍不住,眼里蒙着白雾,满心的不舍,懊悔……那种哀鸣声一遍遍的响起,屏幕上,奶奶与我的照片一张一张的回放着,往事,好像历历在目,但似乎,少了些什么……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了火化室,奶奶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被推如大火中……“奶奶……”这一声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好像把我推到了万劫不复之地……才明白,奶奶,她真的走了……悔?狠?鲁迅先生的心情,好像更加了解了……
而衍太太,一个深受封建主义侵害的女人。她认为应该在亲人去世时表现出很悲伤,这才是“孝子”的表现。而这恰恰没有让鲁迅先生的父亲平静的走,也成为了鲁迅先生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他讨厌衍太太,也讨厌封建迷信。记得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是如此。一肚子的封建礼节:刚生完孩子的房间不能进去,饭掉到地上最好捡起来吃掉,人死了不能说‘死了’,应是‘老掉了’……而朝花夕拾也体现了很多的封建陋习:吃人肉,喝人血……鲁迅先生笔下也无时无不体现了他对这些事情的批判。
鲁迅先生回到中国,便提起笔,以笔为武器进行战斗,对旧中国、封建思想的批判。他不满如猫一般都“正人君子”,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也鼓励中国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或许就是他所说的“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的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厉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发表出来”吧?
最新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3
这本书是被誉为“民族魂”鲁迅先生写的一部散文集,这本书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以及青年时的趣事。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两篇文章是《阿长与山海经》以及《琐记》。《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阿长就是儿时一向领着鲁迅先生的女工,说得大气一点就是保姆。阿长长得又矮又胖,就是因为她胖所以很怕热,晚上睡觉时总摆着一个“大”字型睡姿,一条胳膊还摆在鲁迅先生的脖子上。推也推不动她,叫也叫不醒她。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无奈以及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