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体会(2)
小的时候,自我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我的忙碌身影,最终因为自我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那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体会4
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朝花夕拾》里的《狗猫鼠》这一篇。异常有意思的是,有时候鲁迅先生不只说的是猫,常常会代指一些人。
鲁迅先生打小仇猫,用此刻的话说就是厌恶猫、恨猫。而这个消息成了事实,被许多人明白了,一些人就趁风起浪,写了一篇广告词:“狗仇猫,鲁迅也仇猫!”在暗中骂鲁迅是条狗,但鲁迅先生心胸宽阔,不去计较这些人对自我的人格侮辱,但他也在努力找着狗仇猫的原因。最终只在一篇童话里看到了些虚假资料,只因为狗把猫错当成了大象,受到动物们的耻笑,从此以后,狗和猫成了一对仇人。
狗仇猫的原因不太明了,可鲁迅先生仇猫可是理由充足的。
第一个原因是猫的性情与其它各种动物都不太同,凡捕食雀、老鼠,总不肯一口结束它们,而是尽情地玩弄,放走,捉住,放走,再捉住,直到它再没新的玩法,玩腻了的时候,这才吃下去。读到那里,我忽然明白了鲁迅先生其实是在笔头上做文字,是不是仅仅仅有猫才会这么做呢?完全不是,那里就代指了鲁迅所处年代的日本人侵略中华时的所作所为!他们慢慢地折磨爱国人士,再残忍的处置他们。
第二个原因是猫虽然与狮虎同为猫科,可是却有那么一副媚态!读到那里,我忽然又明白了,那个时代的有些人就是这样,为了努力巴结依附向上爬,才做出一副副媚态,以求讨好!第三个原因是小时候他家的大花猫吃掉了他饲养的“宝贝隐鼠”。
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体会5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齿唇间都是余香。初读时,你也许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细想来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谛,然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亦如这本《朝花夕拾》,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信念。
《朝花夕拾》像细数鲁迅先生从年少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如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的事,父亲生病就医的事。。。。。。但细读下来并不是仅有故事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想透过故事来揭露社会,揭露出那样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他期望经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大众清醒。
站在这样的一个和平年代去看战争年代的鲁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觉得这书中满含着无奈。一场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却有些人醒了,他们期望让周围的人都能清醒然后一齐逃出去,可周围的人却怎样也无法喊醒。鲁迅无疑是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们清醒,但这却收效甚微。
即使是这样,鲁迅先生却不愿意放弃,从《朝花夕拾》我看到更多的是信念。一种坚信着中国能够站立起来的信念,回顾往昔,也许会有那些恶象,会有那些在封建礼教中挣扎的人们,但这一切必然会过去,在那样的时代写出那样书的人必定有着坚定的信念。
和平年代的我们也需要这样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也许与先辈们想要振兴中华有所不一样,但我们必须有信念。信念是你能够一生坚守的东西,一生追求的东西。能够想象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必然会是一个茫然的人,他眼中透出的是迷茫,不明白自我前行的方向,这必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从今时今日的我们身上,我们有看到信念吗?有人是有的,但大多数人身上是没有的。你没有自我坚信不移的东西,没有了指路标,你必然会迷路。最近总是看到无数多的少男少女自杀,仅因一些小事而轻易放弃自我的生命,反观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一些病人,也许仅有一口气支撑着,但他们仍在坚持着,这也许就是对生命的渴望,这就是信念。难道必须要等到那种时候,人的心底才会有信念吗?其实不然,信念是需要你确立的坚守的。
读《朝花夕拾》有感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