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上下(2)
在众人的鼓掌欢呼声中,哈桑却悄然而退,少爷阿米尔依然成功,而他却要为他的少爷锦上添花。他要让少爷阿米尔“用鲜血淋漓的手捧着战利品班师回朝,然后爸爸承认我的出类拔萃”的愿望成为现实。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捍卫住意义不同寻常的这支蓝风筝,哈桑即便是收到阿塞夫的强暴也毫不动摇。正如哈桑和少爷预料的,父亲双手紧紧拥抱着少爷阿米尔,少爷得到了他期盼已久的父亲的肯定,可是,忠诚的哈桑却失掉了自己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东西,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愿意为少爷兑现他“为了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
哈桑忠诚地守护着少爷阿米尔,却只是换来了少爷的背叛。少爷阿米尔目睹了哈桑为了捍卫蓝风筝而受辱的过程,他在哈桑最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选择了逃跑,从此背上了深深的负罪感。为了逃避自己的愧疚,他诬陷哈桑偷盗,进而想把哈桑赶出家门。为了让少爷阿米尔如愿,哈桑承认了莫须有的偷盗罪名,离开了朝夕相处的伙伴。是啊,为了少爷阿米尔,哈桑背负了多少无辜,承受了多少委屈。但是,为了少爷阿米尔,他愿意兑现“为了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
即便是在生命垂危之时,他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从未因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抱怨,从未因受到的莫须有的罪名而难过,从未因自己在小小年纪受辱而悔恨,他始终坚信“为了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是值得的,是他今生无悔的选择。
在此,我唯有说,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上下4
亲情,内心,救赎。
阿米尔与哈桑原来是好友,因父亲对他的冷淡而嫉妒受到父亲许多关爱的哈桑。他开始对哈桑不伸援手,栽赃嫁祸,虽然阿米尔的父亲原谅了哈桑,但管家还是带走了哈桑。
后因kbfz占领阿富汗,阿米尔与父亲逃亡美国。长大的他感到了负罪感,每日的煎熬,让他像一个逃亡的罪犯一样,食不下咽,难以入眠。
最终,煎熬和负罪感促使着阿米尔回到家乡,救赎自己,寻找哈桑。不想竟从管家那里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更加加深了心里的负罪感。无奈哈桑已死,眼看阿米尔就要内疚一辈子了,他得知哈桑还有个儿子,绝决定救下他的侄子弥补他对哈桑的亏欠。
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不同角度,不同观点。
于阿米尔来说,他不该于嫉妒几度残害哈桑,哈桑为他做了很多,就算阿米尔侮辱哈桑,哈桑还是“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在他身边,为了保护阿米尔参加放风筝比赛,哈桑被人屈辱,阿米尔却躲在一旁不帮忙……阿米尔就是背叛了好友哈桑。长大后的煎熬后或许是上帝对他的惩罚,寻找哈桑,可惜哈桑已死。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铃人不在了,铃还如何解呢。阿米尔怕是要煎熬一辈子了,万幸的是,他得知哈桑还有个孩子,他救回了侄子,也算是对自己的救赎吧。但是他小时候的行为,完全是因为父亲对自己的冷淡,对哈桑的偏爱。一个孩子,得不到父亲的关爱,那是多么痛苦的事,况且他还那么小,还不懂那么多人情世故,对爱的渴望,也是非常强烈的。却让他看着父亲对别的孩子关爱,这是多么的残酷,那时的他也并不知真相啊。他只是个孩子啊!
于哈桑来说,他的存在可能本身就是个错误。他名义上是管家的儿子,其实是管家的妻子和阿米尔的爸爸生下的。他是一个老好人,永远对阿米尔的欺负包容,这也造成自己后来的人生悲剧,或许如果那时他没有那样的好脾气,他向阿米尔的父亲控诉阿米尔的欺负,他的人生可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性格可能导致了他天生被欺负的命,但他也是一个对朋友特别义气的人,对于阿米尔的背叛,选择包容。受到父亲的独爱,不是他能左右,他也只是个孩子啊!
孩子们,都没错,错了的是他们的父亲罢。他应该是整个悲剧的祸端,我实在是找不到为他辩解的理由,我找不到对于他抢别人妻子,对妻子不忠的合理解释,若不是他,哈桑不会出生,也就不会造成童年悲剧,阿米尔也不会长大日日煎熬。归根结底,是他改变了这两个孩子的人生!
翻开这本书,跳过前面几页专家评论,书中的扉页上写了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的眼镜之光。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孩子。
哈里斯和法拉我们不知道是谁,或许是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的孩子吧,书中也没记载,但看得出来,卡勒德对生命的悲悯,对孩子们的爱……
《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算是卡勒德的三部曲吧,每一本,都讲述着阿富汗这个地方的黑暗,那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卡勒德的笔下,小说不是简单讲亲情,讲伟大的爱,更直面亲人之间的爱、抗争、忠诚与背叛,揭开那些血淋淋的事实,让读者看到姐妹兄弟、亲戚爱人、父母子女之间,与温情默契同样存在的逃避和伤害,有黑暗的部分,也同样有着坚守和阳光。
现实的生活不是童话故事,没有美丽公主,只有痛苦的妇女。现实生活不是童话故事,没有快乐的兄弟,只有煎熬的孩子……现实生活的残酷无处不在,这不仅是阿富汗的写照,也是世界各地很多贫苦的没有好的管理制度的地方的写照,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在的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这些,但好好学习应该是这个年龄的我们唯一能力所能及的事了吧,这样的话可能很鸡汤,也有无数的家长老师跟我们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这无疑是最朴实的话了,当然,领悟和行动只能靠自己了。
《追风筝的人》这或许是一个拥有美好结局的悲剧吧。
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上下5
在一片火红的晚霞下,一只风筝飘荡空中,远远的,甚至看不清它是什么颜色?也不知道它预示着什么?
这是《追风筝的人》的封面,一幅让人捉摸不透的画面,那长长的风筝线后面到底是什么呢?我翻开华丽的封面,开始走进那一片火红的晚霞,头上风筝猎猎作响,耳畔传来了那句真挚的诺言:
“为你,千千万万遍。”
听着它,宛如一个天真的玩笑,愚弄着生命中多少爱恨情怨。
读着它,有如读一个久远而苦涩的梦,梦里的那片秘土,上演着昔日的繁华与安宁,今日的苦难与战乱。
生命竟是一点点幸福,一片片心碎,一丝丝悔恨,一缕缕无奈所组成的复杂的耐人寻味的情感集合。就在阿米尔与哈桑曾经生活的那块土地上,我小心翼翼的感悟着生命带给我的那薄如蝉翼般易碎的感动。
风筝是什么?阿米尔和哈桑一直在追逐的是什么?
在小说的开始,作者用温和的笔调勾勒出一份幸福和谐的阿富汗生活,在一个个让人不知所云阿富汗地名中,我们体会到的是阿米尔和哈桑无比亲密的友谊,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故弄玄虚,作者笔下的感情简单,真挚,甚至让人无法与后来残忍的结局联系起来。
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却被一只风筝无情地划出了一条让人一生无法祢补的伤痕。
在一次风筝大赛上,阿米尔为了赢得冷漠父亲的注意,他奋力竞争,荣获冠军,但正想拿着风筝去领奖时,风筝却被猛风吹远了。
“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坚持要为阿米尔追回那只已经得奖的风筝,却因此不幸地遭到了一群流氓的侮辱,眼看着同伴遇难,阿米尔却躲在角落里,不敢挺身而出。一念之差,改写了两人的友谊,还有命运。
由于受不了羞愧与痛苦的折磨,阿米尔开始讥嘲,欺骗,栽赃陷害,最终赶走了哈桑。后来 ,战乱又将阿米尔带到了美国。
多么曲折的感情也难以逃脱大时代的变迁,从此,两人天各一方,曲终人散,人去楼空。
正当美国平淡的生活拂平了一切如烟如雨的往事时,父亲临终时的一句话,让阿米尔走上了回阿富汗的路--那条赎罪的路。阿米尔此时才知道哈桑是自己的亲生兄弟,而远在阿富汗的哈桑却早已死在了塔里班的枪下。
命运带走了他的友谊,亲情,只给他留下了一片遗憾,生命竟是如此无奈。
为了祢补心中的缺失,阿米尔费劲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并为此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花尽心思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价值在阿米尔的赎罪之途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悍匪的激烈较量中,他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在开导哈桑之子的同时,他也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飞的风筝中得到了原谅与补偿。
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无法推卸;应该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逃避;应该面对的人生,我们无法选择。
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们在风风雨雨中勇于前进,敢于承担,在点点滴滴中细细回味每一份苦与甜,慢慢体会每一份情与怨。
合上书本,封面上的景色再次映入眼帘:
在一片火红的晚霞下,一只风筝飘荡空中,远远的,甚至看不清它是什么颜色?那长长的风筝线后面,是一份对人生命运深深的信服与感激。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风筝,我们在命运的安排下义无反顾地追逐着,在幸福与痛苦的反复交替中渐渐地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上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