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咖啡馆读书心得
在本书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在真实的生活之旅的中途,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愁绪从呢么多戏谑的和上岸的话语中流露出来-------德波。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青春咖啡馆读书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青春咖啡馆读书心得1
得了莫迪亚诺的几本书好有些日子了,是简送的,先谢谢简。最近迷诗,小说总提不起劲来看。今天下午睡了好长时间,做了好多在醒的边缘挣扎的梦,真正醒的时候,头痛,累。晚饭吃过,想想一定睡不着了,又怕回到梦里,还是找本小说来打发时间。言归正传读书笔记。
好久不写读书笔记,因为迷诗,读书笔记都想写成诗的模样。想想还是试着正常一些,正经点好好写个读书笔记,为《青春咖啡馆》。
薄薄的一本书,132页,按我正常的看书速度,一个多小时就够。我看了三个多小时。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一边画些喜欢的句子。有些书你读的时候会迫不及待想一直看,不舍得有稍微的停顿,它吸引你不能离开,甚至不能想,更来不及做笔记,比如《百年孤独》。而有些书是让你可以从容一些的读,读读想想,回味一下再继续,比如这一本《青春咖啡馆》。它不疾不徐,你跟着他去看看街上的风景,去看看其他人,和他一起在秋天的徐徐凉风或者绵绵细雨里站一会儿,在二月纷纷的雪里思考一下人生。
他叙述的方式也很特别,几个人分别第一人称述说。一个叫孔岱的咖啡馆,在巴黎。一群年轻人,一群“挥霍”青春的年轻人。每一个人都那么自由无拘,活在当下,彼此理解略有牵挂又互不相干涉,不问过去不管将来。蓝眼睛棕发的漂亮女孩露姬颇具神秘色彩的出现。真名叫雅克林娜的露姬是个从小就孤独无人照看的孩子,她渴望被关怀,渴望爱和安全感,可是那个守护她的天使在哪儿呢?她迷上逃跑,流浪,离家出走,日思夜想离开旧生活想要开始新的。
我们也总是这样选择逃开,在没有温暖,在受到伤害的时候。
她逃到塞纳河北岸,人生的北岸,逃离并不幸福的婚姻,逃到孔岱咖啡馆这一群同样迷茫的年轻人中间。遇到情人罗兰,一个不想知道自己是谁,不会再提过去,也许是报纸上刊登的失踪者,一个作家,相信轮回,爱读书,相信黑洞,爱好天文学。罗兰深爱着露姬,并试图消除她心里的恐惧,和她一起勇敢面对过去,和她一起编织远离的美梦。她安静而小心翼翼,大家都喜欢她,并不约而同为她保守秘密,守护着她。包括第二个叙述者,她丈夫雇来寻她的私家侦探。
作者用罗兰的叙述讲他们情投意合,灵犀相通的爱,在一个中心地带或者是边缘地带幸福生活。神奇的叙述中有一种令人着迷温暖的力量,围绕着这一群看似颓废又努力追逐梦想的年轻人。
我们也曾尝试回到过去,可是在久远的回忆里又常常迷失了方向。多年以后,在人生的拳击赛场即使学会了佯攻,可仍然躲不过一记重拳。露姬最终从窗户边跳下,完成了人生最后最成功的一次逃跑。多年后罗兰回到孔岱,那里已经面目全非。尽管现实完全改变,每次我们的脚步都把我们带回到从前,从前,已经逝去,转入永恒的轮回,永恒的想念。
“同样的朱唇,同样的芳香,同样的如瀑布般倾泻的秀发”。
“从那一刻起,我的人生有了一个缺憾,一个空白。……”露姬的自杀式逃离(我宁愿想她是吸毒时出现幻觉不幸坠落)是罗兰永恒的痛,只能在永恒的轮回里找到些安慰。
“新的生活……这种想象出来的生活,你讲着讲着,就有大股大股的新鲜空气,从一个很久以来一直让你觉得憋闷的封闭堵塞的地方吹过。一扇窗户忽然打开,百叶窗在风中喀拉喀拉响。你会重新感觉到,你的未来不是梦,它就在你的面前。”
“这种生活出现在你的人生当中,有时就像一块没有路标的广袤无垠的开阔地,在所有的逃逸线和消失的地平线之间,我们更希望设立方位标的基准点,制作某种类型的地籍,好让我们不再有那种漫无目的、随波逐流的感觉。”
作者在书中有许多充满希望的美好描述,关情关景。更有好多扣动心弦的句子让你不由自主的停下来,仔细想想。原想多抄几句来,最终决定还是你去亲自看吧。看看诺贝尔奖的魅力。
看完了这一本薄薄的书,一个亲切而神奇的声音在问:“你找到你的幸福了吗?”
找到了吗?
青春咖啡馆读书心得2
这几日秋阳正好,我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捧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青春咖啡馆》,心灵在恬静之中慢慢笼罩上一层忧伤。仿佛走近了那个遥远的巴黎,认识了一个叫露姬的女子,从而为她的命运而嗟叹伤感。
莫迪亚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被誉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类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文笔纯正、锋利,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巨大反响。
《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描写神奇巴黎和迷失主题的富有魔力的书”,也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书中充满了调查与跟踪,回忆与求证,找不到答案的疑问。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有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它的常客是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围绕着她的离奇失踪,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都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这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捧读此书,感觉作者毫无保留的在和我交心,他的诚实和信任彻底征服了我。
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作者塑造的露姬这个人物形象。她正面出场的机会不是很多,对她的认识大部分来自别人的讲述。她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是舞女,她不知道生父是谁,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母亲的情人来供养。她和母亲几乎没有交流,经常孤独地游走在大街上,被警察局记录为流浪少年。期间她结识了不良女友,有过不堪而堕落的经历。她想抛弃过去,脱胎换骨地生活。在和一个男人交往两个月后,她结婚了,丈夫大她14岁。婚姻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丝毫幸福可言。她带着衣服逃离了这个家,和情人罗兰生活在一起。她来到孔岱咖啡馆,以一个新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她就是迷失的代表,一直在寻找幸福,而最终,在社会的压力下,她走进窄门,在女友家,从窗户跳了下去。临死时说了一句话:“都准备好了。你尽管去吧。”这是给自己壮胆,却让读者惊悚不已,这个美丽的女子,此时此刻,该是何等的绝望?对她来说,青春并不是消逝,而是迁徙。
帕拉图说:“每个人都是被劈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如果深入思考,人生也就是一个迷失和寻找的过程,不过每个人的状况不同而已。我喜欢这种侦破加悬疑的路子,也佩服作者精巧的构思,捧书在手,沉醉在文字里,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
青春咖啡馆读书心得3
在孔岱咖啡馆,有一个名叫保龄的人,他记录下几年来光顾咖啡馆顾客的姓名,光临时间,住所地址等信息,并拍照把顾客们的形象记录下来。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很惧怕时光流逝,很容易沉溺于记忆之中的人。每当我翻开相册,看着那一幕幕场景,那一张张人脸,我清晰的感受到时光流逝而去的痕迹,在人的身上,心里,留下了印记。相片总是更容易勾起人的回忆,那些人,有多少年没见过,还能否再见到。更有那些永远无法再触碰,已经永远离去的。但他们在一定意义上一直存在着,存在于相片之中,印刻在记忆里。光阴荏苒,多少人多少往事,都只是化为记忆储存在大脑深处。而又有多少人事物,只是匆匆的过客,甚至在回忆中也难觅安放之处。
我很害怕回忆,虽然我的年纪不大,能够回忆的日日夜夜并没有那么多。但处在当下的心境,那些时光里,回忆给我带来更多的是伤感。每到夜深人静,或触景生情之时,每当我走过一条熟悉的街角,或见到和故人神似的路人时,每当我站在高处远眺城市的车水马龙,或在火车的黄昏看窗外不断倒退的万家灯火时。倾盆而下的回忆将你浸透,难以摆脱,过去的,美好的,悲伤的,向你袭来,那些回忆缠绕在你的身上,无力的挣扎着。却又猛然间把思绪沉溺其中,回到过去,再见那些人,再经历一遍那些事。这感觉是美妙的,也是苦涩的。
回忆,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老朋友,你会逃避她吗?亦或者,去拥抱她。
青春咖啡馆读书心得4
在巴黎左岸的一家叫孔岱的咖啡馆里,形色人群汇集到这边,他们大多18到25岁,露姬就是其中的一个。咖啡馆就好像一个公共汽车站台,有一班人会来到这里,也有一班人会从这里启程离开,不同的人群就有不同的“终点站”,他们或平静或焦躁,总之是盼望着自己“目的地”的到来。孔岱里面的顾客也是这样,不排除他们有的人是下错了“站台”、误打误撞地夹带着自己的“青春”来到了这里,不过,他们对于“目的地”的想法从来都没有过差池,他们知道,途经孔岱是为了辗转通往一个叫做“幸福”的目的地。孔岱里面的客人彼此熟识,见到面都会呼兄唤弟,其亲密程度毋庸置疑,甚至有照片和文字记录为证,但是谁也不会猜到,也许就在明天,他们其中的某个人就会忽然消失,以后再也找寻不到,至于去向如何,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就好像在我们忽然回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孔岱咖啡馆就已经易主变成了孔岱亲王皮具店一样。
露姬在的那段时间,多多少少成为过孔岱咖啡馆里的主角,虽然她总是想把自己隐匿起来,一个人坐在最后面的角落里,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名姓,只是半开玩笑地用“露姬”来称呼她。不过,如果这个真名叫雅克琳娜?德朗克的女子在生命终结之前回望过自己的青春的话,那么,她一定不会轻易抹去那块被称呼为“露姬”的时光,因为这条不浅的折痕里面有她飞蛾扑火般对幸福的向往,有她逃离禁锢后的最值得怀念的欢乐,有与孔岱有关的所有人对她毫无缘由的包容,比如那个本是受雇于露姬前夫的私家侦探盖世里竟然在查明露姬婚姻真相的同时,决定隐瞒事实,背叛雇主;比如咖啡店的女老板,在多年以后仍不忘多旧时的客人称赞露姬绝对是她当年最喜爱的一个人,等等。追究这些包容的出发点,其原因或许也是出于对他们本人的青春的庇护——那个“露姬”的称呼,追溯到拉丁词源中是“光明”的意思,人们正是借露姬这片“光明之源”,张扬着自己对于光明(在书中也许可以代指为“幸福”)的追求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