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心得体会 > 实践心得 >

幼儿园大班教育的心得(2)

阿祖分享

当面对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积木,我们很难再辨识出这是谁拿到这里来的,如果问“是谁玩的”,得到的答案无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这样的查案似的问题基本是过场话!前期,我们的策略是要求“但凡进入建构区游戏的幼儿都要一起收拾”,但时间长了,便发现每次在那里收拾的总是几张同样的脸孔,有时甚至他们没有去玩过,也会因着“喜欢收拾”而积极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却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当然的不收拾了。对于此可以看出随着孩子的成长,收拾问题是有着不同原因的。那些“喜欢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于小班时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以及满足当下被老师认可而获得成长满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并推脱说“不是我玩的”孩子,一是因为他们收拾物品的习惯没有养成,

二是因为他们在对物品的归属意识上很明确,如“这不是我带来的玩具!”,

三则有可能是他们责任感的萌芽相对晚些。由此,我所想到并实施的策略基于“行为后果法”产生的——把没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让幼儿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会越来越少,以至于不能玩充分玩的后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了解了教师行为的目的,表现出不舍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关注教室里还有几箱玩具,这一点也体现出了幼儿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我意识到这一行动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来进行!接下来,我期待着孩子们良好行为的出现,能够有多一点对集体物品的责任感!

#444379幼儿园大班教育的心得5

玩橡皮泥

今天上午我组织小朋友们玩橡皮泥,让小朋友们喜欢捏什么就捏什么,看着小朋友们认真的样子真的是很可爱,我一个个看过去,有些小朋友在捏苹果,而有些在捏动画片中的人物。虽然他们还只是小班的幼儿,但捏出来的橡皮泥像还真有几分相似,走到胡城小朋友的旁边,我迷茫看,看不懂他捏的是什么,便问:“胡城,你捏的是什么呀,告诉老师。”“老师你说像什么?”我假装说“老师猜是一只小猫。”“是的,就是只小猫。”“也像苹果”,“对对对,就是个苹果。”我一时不接,又问:“那到底是什么呢?”“嗯...嗯...嗯...”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旁边有幼儿说道:“老师,他乱捏的。”

顿时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橡皮泥。我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捏的呀,老师相信胡城小朋友一定很棒的,能够捏出很多漂亮的东西,对不?”只见他坐着不肯动手。

经过反思,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要做到老师的要求和家长所要求,确实不易,凡事都要慢慢来,先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是一个好的开始。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而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体会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工作感悟及心得体会五篇

幼儿园培训感悟和心得体会五篇

幼儿园教师心得反思五篇

幼儿园的课程学习心得五篇

做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心得体会五篇

幼儿园教师个人成长心得五篇

幼儿园老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五篇

幼儿园教师工作前后心得五篇

幼儿园培训反思心得体会五篇

幼儿园培训感悟和心得五篇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9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