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放小黄车实践心得600字(2)
在这方面,深圳的做法值得效仿。针对小黄车乱停的问题,深圳明确界定了政府、企业及市民的责任和义务,并对自行车停放区域、用车秩序、停放要求、道路规划等方面作了说明,由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等有关单位按职责执法。深圳还建立了“深圳交警自行车用户诚信平台”,对于存在交通违法的单车用户,统一纳入平台黑名单中,小黄车企业依据黑名单的信息,调整用户信用分、提高车费,而交警部门也能通过企业的大数据对违规用户进行处罚,实现政企信息互通。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小黄车的发展,也要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正确看待小黄车这一新生事物,我们就能够对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它不遵守相关非机动车交通法规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规范管理,在它遇到挫折时不是绕道走而是满腔热忱地支持它。它“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是改变城市公共生活的“互联网+”新事物,它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春风等,而这些养分的提供,需要运营方、市民和有关部门各方共治、合力共推,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相信小黄车的出现,不仅能给市民带来便利,也能为共建共享社会带来新思路,新突破。
二、信共享,拒固守
小黄车依托于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针对部分人对这种关系的破坏,我们不应退缩于一块称为“国民素质不高,我们玩不起”的龟壳里。切忌因噎废食,相反,我们更应该相信小黄车的可行,拒绝自我否定,拒绝认为国民素质太低的陈旧观点。
小黄车就像是一个刚诞生的生命,充满了人们美好的期待和祝愿,若仅仅因为人们对它的伤害便干脆抹杀新事物,岂不是更大的伤害?新生命的分娩不是一丝苦痛都不会产生的,阵痛让母亲痛苦,但不能扼杀新事物出生带来的欣喜、改变,乃至革新,真正让新生命成长的是遭遇伤害、痊愈,消灭伤害,而非母亲的自我否定和对新生事物的扼杀。
我们相信小黄车的可行,因为它客观上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促进着人们的进步,要看到的不该是有一帮人破坏规则,不守秩序;而应着眼于在这么几十上百万人中只有一小撮人破坏着整体形象。我们相信小黄车,也是因为国民素质是在稳步提升的,尤其是在新的一代人中,素质教育更是被提及又提及。知礼明让已成为了新一代中国人奉行的标准。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时也有资格去接受这样一种经济形式。
故步自封,不知实际变化的断言是武断、狭隘、缺乏价值的,正如同水源一般,诚然,方今中国确实有一些水面有污浊,便若是自我否定,自我放弃,自我封闭,放弃从新事物变化中汲取活的水源,结果是会且只可能是越来越坏的。现如今一部分人素质不够,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人都不够格。一棒子抡死了所有人,那谁又知道断言人所期待的“现在”之后的哪一分哪一秒该是我们玩得起小黄车及其类似共享经济的时候呢?
人总是带着原始破坏性的,所有以才有了伏契克临终一句:“人们,我爱你们,可你要警惕”,让人们小心,但是我却认为应该“人们,你要警惕,可我爱你们”。局限于阴暗的树木必将枯C将朽,只有把阴影甩在背后,面对阳光的人才能活得出真滋味。
我们需要政府及有关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监督,也需要个人坚守底线。相信共享是相信自我,拒绝固守是拒绝自我否定。
点评:本文立论新颖,透过现象直抵本质,紧抓“小黄车”这一新生事物,理性表达对新生事物——小黄车的看法,重共享,看优点,谋策略。全文闪现理性分析的光芒,不是像一般考生只是简单地吐吐槽,而是重分析,提建议。因此,算得上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三、合理面对小黄车
共享经济一词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词,在共享这一问题上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近来,有多家媒体报道,在公共场所,有相关管理人员对周边单车进行了集中收缴,理由很简单,乱停乱放影响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但同时,有小黄车用户接受在采访时表示,随地还车本来就是小黄车一个最大的卖点,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无停车点,停放就是乱停乱放。这种情况下,用户不得不到相对较远的地方去停车,便利性大大降低。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
媒体近日报道了多起破坏、霸占小黄车的新闻。从“狂飙突进”,到遭遇“倒春寒”,小黄车面临的尴尬警示我们:拥抱共享经济,我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特别是文化观念上的准备。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拥有”,是在不改变物品所有权前提下的分享模式,其优点在于使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模式与我国当前努力推行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恰相契合。顺应潮流又开风气之先的小黄车,自然而然地受媒体热炒、资本热捧,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小黄车频遭霸占、破坏的事实,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首先,小黄车面临着制度支撑不足的尴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黄车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外部的制度支撑。从企业来说,小黄车运营公司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比如,建立诚信用车的奖励机制和不当用车、无序停车的惩罚机制。从政府部门来说,对于适应发展趋势的新形式、新业态,应该扶持与规范并重,主动介入,制定规则,加强监管。对于扰乱道路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的乱停乱放问题,一方面要兼顾便民和城市管理两个方面利益,提供单车停放区域,另一方面,对于故意毁坏、窃取单车的行为,也要依法处罚,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放大警示效应。客观说,从媒体反映情况来看,这两方面做得都不够。
其次,小黄车面临着观念文化基础不牢的尴尬。大爷大妈将小黄车圈起来收看管费,孩子肆意破坏单车,这可能不单单是个别人私德缺失、私欲作祟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我们在公民素养和公德教育上还有薄弱环节。共享是“使用而非拥有”,共享的前提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和尊重。权利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共享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观念根基,法治文化和诚信文化是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文化土壤。如果忽视了思想文化的土壤培育,共享经济的发展就会成为沙上建塔,小黄车的单兵推进就会夭折。这才是应对小黄车发展难题最需要直面的问题。
面对突出的新问题,不仅仅是提供国民个人素质这么简单,更关注到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等其他方面。今日关注的重点不仅仅只是小黄车这一新事物,日后与共享经济相关的其他新事物都会层出不穷。
我期待未来的共享新生活。
摆放小黄车实践心得600字四
我们这次社会实践是对现在社会上我们自己出行息息相关的一条调查——小黄车。小黄车也很符合我们社会对于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要求。所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黄车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江城武汉。
在第一天我们对洪山区的一些街道进行了踩点。小黄车是为了方便高校学生出行而生的。所以我们第一天去了洪山区的一些高校进行踩点。在打开OFO软件看看OFO在武大的普及度。但是我们发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多,甚至是少。可能是武大的坡有点多或者是校车发达小黄车的作用不大吧。但是在华中师范大学小黄车使用很普及。窥一角而知一园,我们就此看到了小黄车在校园的成功。
在第二天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受到了碰壁。行人并没有理睬我们,甚至我们走过去刚刚准备问他们介不介意帮我们填一个问卷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走开了。在他们眼神中甚至有点厌恶我们。可能是我们问的方式不对,但是我们还是在一些热心路人的支持下完成了调查问卷。这次也是我们团队首次与社会短暂的赤裸裸的接触,我们就体会到了生活不易。体会到了我们需要更大的历练。
在我们骑行东湖绿道体验小黄车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小黄车确实方便了出行。尤其是那种走路嫌远而打的太近的路程来说,骑车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那些小黄车上自身的问题其实也比较突出。确实不能跟我们的山地车或者是公路自行车相比较。骑行起来比较费劲。不过对于一个只是短程骑行的要求来说这种车子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也够了。在我们自己在骑行惯了山地车和公路自行车的人和对人们的问卷来说小黄车总体来说是受人们欢迎的`,而且人们也很乐意去骑小黄车。可见小黄车在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给予了很大的便利。然而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人们在骑小黄车的同时,也对单车进行了特别大的破坏。各种二维码被刮花、车座被扳下来、脚踏板被破坏、车前篮被人取下等等。更随处可见的是有些人用完了车子就随处丢放车子更有些人用完了就直接把它给丢到湖中或者水沟中。而这些车子也就是等着慢慢腐烂。路边上虽然停放在自行车停放点,但是好多车子也是趴在地上的。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些素质低的人的一些不可理喻的心情。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团队经历了车程的劳累、对湖北省最高学府的憧憬、行人对我们漠视,厌恶的碰壁心塞、环湖骑行的欢畅、暑假离开时的不舍结束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
摆放小黄车实践心得600字五
ofo小黄车、摩拜单车、优拜单车……如今五颜六色的小黄车在街头随处可见,既时尚又便捷。然而在风靡了数月之后,画风骤变,人们开始破坏小黄车,从“共享”变成了“独享”。小黄车可谓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那天在车上,看到路边随意丢弃的两辆ofo小黄车,我不禁感慨道:这些小黄车有些人不用了,就随便丢弃了。爸爸说,其实外国人素质都比中国人好。
有一次我在外婆家地下室看到了一辆小黄车,因为外婆家的地下室是租给别人的,所以那两小黄车肯定是租的人的。我走近一看,发现那辆小黄车的二维码已经被划掉了,不知道是谁弄的。那这些行为都是“损车利己”的行为。还有那些将二维码撕掉,涂掉,拆去车轮车座导致无法使用的人,不知道抱的是什么心态。最可怕的是连“钓鱼”的微信或支付宝转账的二维码,也被以假乱真的贴在了车上。然后就有人说,小黄车仿佛一面照妖镜,将国人贪图小利,毫无公德心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但其实这也许也是个别现象吧。
前几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我和表妹一起去街上走了一圈。走了小路又走大路。那几条小路都是别人住宅旁边的路,而且几乎每家门口都能看见停放着的小黄车,各种小黄车都有。所以可见重贤也布满了小黄车。但他们只是随意地把小黄车在路边一停,其他什么都不管了。我看见很多小黄车都倒在了草丛边。我和表妹经过看见倒地的小黄车,就会把它们扶起来,因为我觉得,小黄车是要我们一起维护的,而不是让我们破坏的。所以,共享的是单车,考验的却是素质。
或许每个人的素质都不同吧。素质高的人会把小黄车停得很好,而素质低的人却只会把小黄车丢在路旁。一位网友说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一两辆车丢失是个别人的道德水平问题,但如果大量的车都丢了,那一定不是道德问题,是管理问题。比较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会觉得人家的公德心比较高,比如美国。不管有没有摄像头,会不会拍照罚款,车子也会等绿灯亮了再前行。其实这也归根与美国的管理制度。我想,如果小黄车能管理地更严格,那么这些损害国民素质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了,也不会有照妖镜的说法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小黄车目前面临的问题能尽快解决,也希望共享之花能真正绽放。
站在文化墙边,看着一排整齐的小黄车,尽管风很大,天很冷,但月亮很圆,心里很暖。穿着蓝色的志愿服,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姑娘,你们这是做什么呀?”一位阿姨骑着小黄车经过时停下来问我。“这是我们北京林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的一个志愿活动,在学校招募志愿者,自愿报名。帮助使用小黄车的人,提醒他们摆放好等。”我嗑嗑巴巴地回答道。阿姨点点头,离开了。原来我们的志愿活动受到了周围人的关注,原来我们的活动能够帮助到别人,内心顿时很开心。
摆放小黄车实践心得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