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2)
父亲想到自力更生了,他在大杂院井台边,沿墙种了十多株丝瓜。起先,我还
帮助他浇水,且天天跑去看几次,一直看到丝瓜蔓爬满围墙,丝瓜花变成了一条条嫩生生的丝瓜,丝瓜又变成餐桌上香喷喷的丝瓜汤或者炒丝瓜,其间我不知流了多少馋涎呵!
(1) 第一段的“腾贵”是什么意思?
(2) 第二段的“自力更生”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第(1)题文中“腾贵”后面就用一句话进行解释,通过括号里的话可以确定“腾贵”就是物价飞涨。第(2)题“自力更生”的下一句对此作了解释,答案应为:自己动手种丝瓜,解决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2. 从代词的上句开窍
[开窍门路]
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中找,而且应当由远及近地去找,如果只着眼本句,不对词语所在的语段从整体上把握,就难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了。例:
依次指出下面语段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这些光都不是为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①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了它②的发育。一位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来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③。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这灯光的指引,它④有一天会永存海底。
(1)“它们”指的是
(2)“它”指的是
(3)“如此”指的是
(4)“它”指的是
(解题思路:这些题目都可以从词语的上一句找到答案,通过对应关系,可以知道:①“它们”指的是这些光;②“它”指的是我的心灵;③“如此”指的是不光靠吃米活着;④“它”指的是我的心。)
3 从释句处开窍
[开窍门路]
有些词语的理解从本句中找不到答案,从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这些词语往往比较抽象,对他们的理解同样离不开语境,从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这仍然是必由之路。与其他情况不同的是,因为他们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的句子我们称之为释句,释句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开窍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夜黑得很深沉,天顶上只有一小块灰白和偶然的一颗星星。黑暗里有一种呼吸,因为这些控制了白天,占有了黑夜的巨灵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觉,在它们深处的知觉里或许能彼此交感!我和这类东西(奇怪,我总无法把它们叫作树)来往了大半辈子。我从小就赤____地接触它们,我很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但是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他们怕危险,怕被关闭,封锁起来,怕抵抗不了那过分强大的力。他们害怕,不但因为水杉的巨大,而且因为它们的奇特。怎能不害怕?这些树是上侏罗纪的一个品种的最后孑遗,那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那时水杉曾蓬勃繁衍在四个大陆之上。人们发现过白垩纪初期的这种古代植物的化石,它们在第三纪始新世和第三世中新世曾覆盖了整个英格兰、欧洲和美洲。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形象,在踏进森林时,巨人树是否提醒了我们,人类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还臭乳未干,十分稚嫩的,这才使我们不安了呢?毫无疑问,我们死去后,这个活着的世界还要庄严地活下去,在这亲友的必然性面前,谁还能作出什么有力的抵抗呢?
(1) 加点词“巨灵”在文中的含意是:
A、一种巨大的特殊的精神。
B、某种作者从孩提时代起就不理解的东西。
C、富有强力而又古老的水杉林。
D、人类蒙昧时期臆造的神秘的幽灵。
(2) 联系上下文的语言,在文中找出一句能说明划横线句子“奇特”一词所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第(1)题“巨灵”一词的释句在下文,“我很
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这句话揭示了“巨灵”的内涵。正确的答案应是C。第(2)题原文划线句子之后就开始对划线句子进行解释,先解释“害怕”,然后解释“奇特”,正确答案应为: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