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教育 > 中学 >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

倩愉分享

重点字词:①万钟: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一种量器。②辩:通“辨”,辨别

③何加:有什么好处。

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重点字词:①为(wèi):介词,为了。②奉:侍奉。

③穷乏:贫困、贫苦。乏:缺少钱财。

④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⑤与(yú):通“欤”,语气词。

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重点字词:①乡(xiàng):通“向”,从前。②已:停止,放弃。

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重点字词:①本心:天性、天良。

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所固有的羞耻廉耻之心。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部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文) 答题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作用: 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引用:引用了……,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词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初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2)须晴日须:等到。(3)略输文采输:差、失。(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2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