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学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红楼梦读后感800字1
人间浊世,何为正,何为邪?大奸大恶之人这世间少有,多的便是那亦正亦邪、善恶一间的平凡人类。
贾雨村在第一回出现的时候,容貌不俗,为人处世洒脱不羁,才华横溢;但又贪恋女色,思慕甄家的丫鬟,与她私下遇见时,不仅不回避,反而一直盯着她看,还“时刻将他放在心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或说是“伪君子”的贾雨村,却说出了一番“宿慧”之言。
文中冷子兴告诉我们,贾宝玉抓周时“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他的“政老爹”恼道“将来酒色之徒耳”,而此时,偏贾雨村慧心一颗,赞宝玉,说“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语毕,他又细细解释:“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他曾举“尧、舜、禹、汤”等应运而生者,大赞其修治天下、清明灵秀之功绩;也曾举“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等扰乱天下者,抨击其残忍乖僻之劣行。他道:“成则王侯败则贼。”此一番大智,读来可谓是令人茅塞顿开。
可我认为,这“正邪”可不应当分得太过清楚。就拿他所提的“秦始皇”,可就不应妄下断论。公元前221年,始皇一统天下,他虽残暴,可他为统一六国,为中华民族之间文化传播,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也作出了极大贡献。他为秦朝定下极严谨的律法,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开创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他使秦盛极一时,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也掩不住他所显现的光芒。我觉得,他不应只是在书中被抨击为“暴君”,不应在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中被当作反面例子。
当然,贾雨村能够说出他的“正邪两赋”,也再次丰富了他的形象——饱读诗书,见解独到,独具慧眼。这番见解虽然给人启示,但也值得人深思。
大学红楼梦读后感800字2
读完了《红楼梦》这本书,我的心里充满了惆怅,为书中的主人公美好的爱情得不到善终而遗憾,为作家曹雪芹的妙笔点赞,他将书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以独特不一的笔触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王熙凤圆滑世故,城府堪深,玩弄权术,阿谀奉承。贾宝玉,才智甚高,读书甚广,轻佻张狂。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八面玲珑等人物形象。在曹大作的细笔下,书中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就活在了现代,让我再次亲临其境,亲眼见识一下黛玉的清秀之貌;认识风流倜傥的宝玉哥哥,见证他们唯美的爱情。目睹个中场景,叫醒他们,勇敢做自己,虽是幻想,却也美丽。因为我实在见不得有情人被残忍的分离,伤心人整日泡在泪缸里。
“自古红颜多薄命”,黛玉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的确让读者深感惋惜。一个十几岁的妙龄女子,容貌靓丽脱俗,按理来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活力四射的时光,她却偏偏多愁伤感,尤见犹怜,很自然的就会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回望故事情境,仔细看看黛玉个人的性格特点,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她的敏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再加上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最后,黛玉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红颜薄命,就是这样的。
感恩曹大作奉献出了这么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我将会反复去读它,因为它确实深奥,书中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至今还活跃在我的脑海当中,仿佛自己亲身经历过书中人物经历过的事情一样;黛玉的故事将会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大学红楼梦读后感800字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本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也就数《红楼梦》了。作者是曹雪芹。这是一篇本难懂的小说集。像是历史小说,又像是曹雪芹的自传体。
《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很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曹雪芹的思想我认为是很纯洁,他使用了最平凡的语言,写出了这个故事的美,这个故事的真是,看着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好像里面的人物都跳出来一样,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的是那么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