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后读后感700字
《西游记》尽情地嘲弄、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荒淫残暴。人间帝王,或崇信道教,或沉迷女色。就连天上的玉帝这个庄严的偶像,在《西游记》里也是一个贤愚莫辨、专横独断的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西游记后读后感700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读西游记后读后感700字1
世间的规则终将崩塌,猴子的灵魂将在废墟中站立起来。——题记
读《西游记》时,我十二岁,有点中二,循规蹈矩,从不越雷池,不像书里的猴子,桀骜不驯,凡事随性。
始于兴趣陷于魅力,大概真的被悟空征服了,他成为我的少年英雄,这个在长久时光里予我温暖的英雄。
想起东西方的大人物,猴子真的算是另类的英雄。
中国的英雄数不胜数,他们身上都有着中华传承五千年的精神,他们拥有的信念都能让你感觉到三生有幸生于这个国家。
西方的英雄大多都是被选中然后去改变世界的命运,诸如超人、蝙蝠侠;银河队长之类的,忠诚守卫了西方半个世纪。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许多时光里的英雄情怀都停留在这里,这位孙行者守护了中国人五百年。
我曾不止一次想过喜欢上悟空的原因。
悟空初时东海借宝,大闹地府天宫,偷吃蟠桃金丹,凡事随性,不计后果,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观音指引,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
师徒初见,悟空便对师父诸多不满,挑剔别人,挑剔世界。
年少轻狂的我们,大概都有点唯我独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也不惧怕未来会发生的一一切,而当长大后的我们是否都能有年少时的锐气与勇气呢。我有时很欣赏悟空这般能折腾的轻狂,觉得这是少年心性,生猛无比。
一路风尘苦旅,九九八十一难,悟空疯狂过、失败过、憎恨过、悔恨过,却从未害怕过,不畏远方。行至西天,悟空能够看到师父身上的佛光,容得下别人,容得下世界,而最初的锐气与勇气从未磨灭。
从石猴到斗战胜佛,从唯我独尊到顾全大局,狂性中多一沉稳,意气风发间终添一缜密,悟空的成长陪伴了中国十几代人的.成长,温暖了中国十几代人的少年时光。
为什么会成为我的英雄呢?
很多年前他就在我看得见的地方闪闪发亮着,我循着那光亮就会心生温暖,满怀希望,然后就想努力成为像他那样抬头仰望倾身追寻,不忘初心的人,成为像他从来于我那样散发光芒给人温暖,努力不放弃的人。
所以一直在努力着,不想放弃不想“堕落”坚定地向着我的英雄前行,长大以后想起我的青春时,可以很骄傲地说,看,我和我的英雄一样优秀。
读西游记后读后感700字2
轻轻抖落书面上的尘,翻开那厚厚的“西游”,迎面扑来书的芳香,《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这便是孙大圣,一位光彩夺目的真英雄。他有着无穷的本领,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反抗精神但又有不失忠心的难得品质。他有着大英雄的非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其中,他最大的特点便是敢斗。与至高无尚的玉皇大帝敢斗,在“众神下界捉妖猴中”,瞧!悟空举棒乱打,神兵拎刀抵之,这一时千变万化,那一刻刀光剑影,东一堆乱作一团,西一片死伤无数,怎知二郎忽下凡,后更有神助其力。要知众猴怎敌兵,孙悟空一人何以敌千万。悟空最终虽兵败,但他英勇的精神令我敬佩。悟空与妖魔鬼怪也敢斗。火眼金睛他绝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绝不对一个妖怪留情。孙悟空,令我敬佩有加。
在书后,面对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让我陷入深思。回首过往,这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不正像这种种苦难吗?
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初次接触数学这门学科,当时的我十分死板,简单的计算还能勉强算算,但解决问题这样的思考题总令我绕不过来。这样的情况一下就连续了3年,为了扩宽我的思维,提升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妈妈采取了种种措施,每天都要做思考题,阅读大量数学报纸,《小学生报》便成了我的必修课,每日思维操、名师大讲坛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为了使我的数学水平更进一步,妈妈特地为我报名了专业机构,牛顿不吃草、鸟头模型、蝴蝶模型等使我眼前一片光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的成绩也稳步上升,我正如唐僧师徒一样,虽历经磨难,却取得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孙悟空练得一身武艺,背后定有他的努力奋斗,唐僧师徒能取得真经,身后也有着种种坎坷,我亦是如此……
轻轻合上“厚厚”的西游,却无论如何也合不上我对“西游”的梦,没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读西游记后读后感700字3
读了《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不明是非的,但又十分仁慈的唐僧;机智勇敢富于反叛精神的孙悟空;总是弄巧成拙,胆小好色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都像烙印一样印在我的脑子里。还有他们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段故事我的印象最深了。第一次,白古精变成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给唐僧送菜。这一招骗过了唐僧,却骗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落荒而逃。可是糊涂的唐僧却认为自己的徒儿打死了好人,执意要把悟空赶走,猪八戒还暗自高兴,还是靠沙和尚在求情,唐僧才没把孙悟空给赶走。这不是体现出了唐僧的不明是非,和猪八戒的贪心。后来一次也是如此。可第三次谁都没有办法了,让一个不明是非的人把一个能明辨是非的人给赶走了“师父让徒弟走,徒弟不得不走”孙悟空只好怀着一肚子的怨气和担心回花果山去了。这也不体现出了孙悟空的反叛精神。
在《西游记》更多的故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天庭的腐朽无能,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可怕和无情,但也展示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以及他们师徒四人的正义感。“三人行,必有我是焉”我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读《西游记》有感我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由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的事情,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