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婕音分享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从周朝以来对于天下的定义。而《三国演义》一书所呈现的便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史诗。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篇1

细数近世圣贤,几人未读《三国演义》,我在这个假期里,也一样读了三国演义。

三国之中玄奥至深,亦引人入胜,虽名为义,实则为忠、孝、仁、礼、义,这是我们生活中极难做到的。忠,虽古之贤人孔子曾倡导大家忠君、忠国、忠民、忠人,但现在几人可以做到。“四忠”之人不可能全有,但有些人一忠也不忠,多少人搞腐败,有价无实不也市上茫茫?但很多读过三国的人都会从中学会忠,可以在“孔明搀起微小的刘皇叔”学到忠,也可以在“孔明赌命借箭为救主”中学到忠。孝,现今许多学校中都在倡导孝,孝者又能有几人,有多少人为父母洗过脚或说一声“我爱你”?在三国中亦可以学到,徐庶为母亲去曹营,但忠刘之心依然为改,始终“无言”。仁就更明显了,刘皇叔以仁治国,换来了百姓安居乐业。孔明以仁治国,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高尚境界!而现在几位同学能宽容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礼便是礼仪,如今,如今表面上叫着“老师好”“叔叔好”,可是又有几句是真心的?这样的问好根本就不算问好。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不懂礼仪,在三国中即使对敌亦有礼,王朗再怎么辱骂孔明,孔明也不打断王朗讲话,这便是礼!义,为义气!现在又几人能做到,几人可以拾金不昧,几人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几人能对朋友有忙必帮、不计报酬、不计后果!三国中的关二爷就是义的最好诠释,“华容道义释曹操”难道还不能完美表达义字吗?

我还感受到了孔明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好品质。好学不倦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学习一有小成就便自认为登峰造极了,实则不然,我们的小成小就只可说是浩瀚文宇中的沧海一粟,而孔明虽已博览群书,已成圣贤,但在军务繁忙之际亦抽出身来孜孜不倦的学习,这才真诠释了“学而不厌”这个词,而我们常以没时间为理由不看书,而孔明在日理万机之时依然坚持看书,这多令我们汗颜、惭愧啊!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他还有一高尚品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诲人不倦”,我虽然是一个学习委员,但我在很多别人向我请教题的时候,都很不耐烦,孔明日夜操劳、食不能饱,寝不能安,但谁要是向他请教问题,他必然全力以赴,绝不批评、不耐烦,这也让我颜上直冒汗、直“满地找地缝”!孔明之高尚品质令我汗颜、感动之处还有万千,此列举不足百万星光中之一点荧!

关二爷的品质,也要我认真学习:为朋友两肋插刀、义薄云天。曾经以犯军令状之危险(砍头之危险)义释曹操,我从此也要学会帮助同学,学会帮助朋友。以自己的美好品质,帮助同学、感染同学,让同学也具有这种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还有耿直、当机立断的美好品质,让我从心底里告诫自己“不可拐弯抹角、小人之心!”

三国的博大精深就是这样,学会的人在人流中会是英雄,未学会的人便有可能会在堕落的深渊中被淘汰了!

这让我想起了在《柯南迷》月刊中的一句话“世界太大,而我们太小,穷尽一生,我们所窥探到的也只能是浩瀚宇宙中的冰山一角。”我们虽然不能纵观“宇宙”,但可以向着“最好”进军!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篇2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惟妙惟肖的人物,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英勇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有小心眼的周瑜,还有恶贯满盈的董卓,更有忠实国家的王允……

我最喜欢诸葛亮了,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是天文家、教育家、政治家。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还最喜欢“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所以周瑜很是嫉妒,周瑜用马上就要领兵打仗,但是兵器——箭却是很少为借口,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也就是一天造一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说:“我三天就可以造好。”之后,带诸葛亮走了,周瑜就秘密吩咐手下,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的材料,所以,诸葛亮就问鲁肃借了寥寥无几的船和草把子还有兵。尽管这样,诸葛亮还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向曹操借了十万余箭,是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特点。

我很是佩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有王允……因为他们都是忠实于国家,都是正人君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拼命。

我以后也要像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有王允他们一样,为国家着想,忠实于国家,绝不背叛国家,好好学习,为国家效劳。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篇3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具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为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百姓愿意跟着他。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的兴复汉室。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正因为他这些品质,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9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