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傅雷家书朵读后感800字5篇(2)

涵樱分享

傅聪后来出国深造,父子俩更多地靠书信交流。傅雷封建家长式的暴风骤雨不见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亲切交流。傅雷感到很欣慰: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里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傅聪也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说,父亲是他最好的老师。

傅聪的成长路,让我们反思,再出色的天赋,再好的教育理念,再优秀的教育资源,如果不是顺应了孩子的兴趣,都不会有效果。教育必须是以孩子为中心,让他自我成长,外力和外部资源都只能是辅助作用。如果执意按照自己严格的残酷教育方式,可能会毁掉孩子。

如果用现代教育理念来看,早期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属于典型的暴力沟通,这种不讲方法,不顾情绪的教育孩子的模式,差点毁掉了天才傅聪。

发现了傅聪天赋的傅雷望子成龙心切,傅雷用暴力方式逼迫孩子去拼搏奋斗,反而适得其反,让其根本不想再弹琴了。结果,那几年最关键的练琴黄金时间就这样荒废了,对孩子的天赋是一种浪费。

当然幸运的是,傅聪自己没有浪费天赋,16岁考上大学后,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虽然浪费了几年学琴的时间,好在那时候竞争不激烈,通过努力练习,弥补了差距,抓住了机会。

如果不是因为傅聪在云南大学读书过程中被拨动了心中音乐的心弦,他可能都忘了自己心中对音乐的热爱,不会在他独特的天赋方面继续刻意练习,也不会抓住被选中去波兰的机会。

他通过在芬兰获得“马祖卡奖”,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得以在波兰留学。这也是他独立性的体现。后来,因为意识到回国可能断送前途,他找到英国教师帮忙,也是具有能抓住机会的能力。否则,回来后,在新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他是很难练出来的,也无法跟随大师们学习。

傅雷的这些行动也反映了傅雷的教育理念,首先是做好一个人,能够独立自主,然后再发挥特长。

在傅聪留学波兰之后,傅雷只能选择回到“非暴力沟通”模式,以书信为沟通桥梁,充分展示了他的博学和教育理念,最终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傅雷家书》也因此成为传世教育经典。

傅聪自己认为傅雷的教育对他影响最主要的是独立思考。傅雷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独立思考,一切都不人云亦云,决不盲从。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在一开始知道要读《傅雷家书》时,我本是不情愿的。虽然在那时并没有接触过这本书,但一听书名就感觉内容很枯燥了。但在暑假这短暂的时光里(每个学生的心声)去接触它时,却发现现实跟幻想总是有很大的差距。

《傅雷家书》中记述的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之间以信的方式的来来往往。这里面并不是普通的书信,在这些不寻常的书信中饱含着一家人之间互相的爱和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广泛的知识。

从这些家书中,我读出了天下父母对孩子广阔的爱。在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写满看对傅聪的关心、鼓励与教导,很难想象,人们竟然会为了他人朝思暮想、牵肠挂肚,但转而又觉得平常看,因为“人们”是一对父母,而“他人”则是他们辛辛苦苦哺育打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梦想,所以,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严加管理,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严格规定每天的作息时间,还时不时地抽出点时间述说自己的辛苦,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星,并开始发奋学习。我这不是讽刺,也绝没有说家长这样做事=是错误的,他们可以有这样的权利。但很明显,平凡和频繁总能衬出特殊。相比之下,傅雷夫妇更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孩子,他们也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孩子,很想让孩子待在身边、有所作为,从信中就能读出,这些满到溢出的爱。但他们却作出了作为父母伟大的一波:他们让孩子提前出国,等于提前让自己与孩子分别。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咆哮孩子的表现,但其实恰恰相反,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孩子,这样做为孩子带来了更多自主、自由发展的机会,同时个,也让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外界文化,这无疑是为孩子的未来能够充斥着光明做出了很大的帮助。在傅雷夫妇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么地深。

在读《傅雷家书》时,竟然总会在那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感到温馨。《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一家的家书,更是天下家庭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5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作于1945~1966经历了-初期,-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父子之间交流艺术的平台,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荣誉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气息。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热泪纵横。

父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将永远影响着我们。


傅雷家书朵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读后感800字高中生5篇

朝花夕拾精选五篇800字读后感

老人与海精选5篇读后感800字范文

小说红楼梦读后感800字5篇

高中课文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5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参考

俗世奇人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2020高中生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

朝花夕拾最新800字读后感范文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范文五篇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4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