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决战中途岛》观后感5篇_首映观感《决战中途岛》影评(2)

杨杰分享

  而在这部电影里,更加地具有艾默里奇对于战争深入的呈现。电影开场,日本东京,大雪纷飞之中,美国军官捕鸟失败,大雪纷飞预示了世界的局势,同时也暗示了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冰点,随后,在日本做海军军官助理的莱顿和山本五十六的谈话更加引人深思。

  “日本80%的石油资源都来自美国”

  “不要把我们逼得太紧”

  所有的美国军人都不会想到,依靠自己国家石油资源的日本竟然会袭击美国,就像珍珠港偷袭发生的时刻,通讯员用电报打下了“敌人袭击,注意,这不是演习”。

  确实,美国低估了日本袭击的可能性,这也为影片后来呈现莱顿和他的情报部门的胜利埋下了铺垫。

  影片在战争场面的描摹非常地逼真,在空战中使用了飞行员的第一视角,虽然不是3D效果,但是观众依旧能感觉到枪林弹雨的实地效果,无论是仰拍珍珠港整个被毁的场面中日军轰炸机的穿梭,还是中途岛一役中美军战机的英勇行为,都带给观众十足的震颤,同时也是模拟了最险恶战争中的实景,非常符合艾默里奇向来营造的特殊环境。

  随后,影片分三条线呈现剧情,一条是迪克·贝斯特前线飞行员的准备,一条是总指挥尼米兹和负责情报的莱顿制定战争策略,一条是日本海军的进攻角力。三条线,五一例外呈现了人类在最极端情况下的处境。

  中途岛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 中途岛一但失守,唇亡齿寒,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不保。

  它对美军重要的意义不言自明,因此,整部影片都充满了紧张的气氛之中,先是贝斯特大学同窗好友罗伊斯上尉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中去世,后来又有杜立特率领机群轰炸东京一去不复返,使得他整个人都处于复仇的怒火中,但是随着死伤的战友越来越多,他开始恐惧了,作为担任轰炸机第六中队的中队长,他开始担心国家和人民在他身上寄予的希望,影片中插入贝斯特和妻子安的场景,用来展现战争给所有美国人带来的痛苦。

  中途岛战役之前,美军在太平洋能投入作战的航母只有2艘: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约克城号在珊瑚海受伤,该舰边修理边赶路,终于赶到中途岛并就此长眠。

  而日方参战航母: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被击沉),凤翔号(随山本主力行动),龙骧号,隼鹰号(阿留申方向)。另外有翔鹤号和瑞鹤号在珊瑚海受伤修理中。

  实力对比悬殊,绝望就是这样呈现出来。

  在这种绝望的氛围中,导演选择了在中途岛之战中,一天击沉了两艘航母的飞行员贝斯特作为切入点,不仅因为他的妻女在珍珠港,其家庭温情更能彰显战争中的人性光辉。而且这样一个生性狂野不羁的人,在战争中经历了最大的人物成长和转变,形成了影片最为完整的人物弧光。从起初对战争的畏怯,到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学会领导别人,学会勇往无前,带着对妻女的思念和承诺(每一次飞行前都把妻女的照片放在操作台上)凭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漂亮的打赢了这场艰难的胜仗,即使战后受伤的他再也不能翱翔于蓝天。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

  另一条线,尼米兹和莱顿,顶着战争失败的压力,猜测日军的动向,在珊瑚岛和中途岛之间犹豫不决,最终在压力之下,通过罗彻福特和情报部门的共同努力,才最终将兵力部署在中途岛,从而完成了决定性的一面。

  在刻画日军方面,并没有使用正反的二元善恶来刻画, 而是像汉娜·阿伦特那描述人性经典的“平庸之恶”,日军将领最后随航母一起共沉大海的瞬间也足以让很多人落泪。

  可以说《决战中途岛》很完整地呈现了这场战争,并且对前因后果的交代也使得这场战争能被更多人铭记,影片结尾,尼米兹,莱顿等角色的人物原型一一现身,增强了影片的说服力。

  但仅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探讨美日太平洋战争,总觉得背后的历史动因没有交代清楚,美国为何保持中立,华盛顿的尔虞我诈,艾默里奇只交代了这些表面的事实,还是没有往作者的思考上去深入。

  艾默里奇呈现的是战争的事实,但更是极端情况下人类的选择,人类的反击,人类的自卫和人类的团结。面对战争来说,我们都是受伤害的人。

  《决战中途岛》观后感4

  《决战中途岛》竟然不能取悦到如我这般皈依多铆蒸刚教多年、二战迷、海战迷的直男,暴露了现在好莱坞体制下像罗兰艾默里奇这样的导演的一个类型短板:他们似乎拍不好全景式的战争大史诗。

  说句不客气的,我小时候看《大决战》的体验都比这部好。

  为什么?

  因为像二战这样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争尺度下,真正让人心潮澎湃的是最顶层的决策,而不是一群海上的牛仔。

  好莱坞太沉迷于自己擅长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范式了,完全跳不出来。

  与《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这样以个人视角观察战争的电影不同,《决战中途岛》野心明显是想拍成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既忠于历史细节、又具有全景式宏大叙事的战争片。然而人物塑造的方式却仍然是陈旧无比的弧光套路:刺头飞行员一头一尾一模一样的降落方式;情报官员从最早的自我否定到最后带领破译团队准确预测;舰载机飞行员战友从一开始相互看不顺眼到最后的和谐谅解……充满了无聊的套路,每一条线似乎都可以拍成一部及格的电影,但合在一起却变成了史诗级灾难。因为当观众希望看到编剧能有更多能力把个人与历史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叙事视角合二为一时,电影却不争气地在几条故事线中反复来回横跳,并穿插大量类似偷袭珍珠港、东京大轰炸这样的支线,暴露出了对影片整体节奏的彻底失控。

  二战迷都了解,从珍珠港到中途岛,里面有完整的历史发展的逻辑链,有美日之间相互试探、博弈、过招,而本片却止步于展示事件而非事件之间的联系,观众只能可怜兮兮地根据飞行员回家次数来猜测时间是怎么流逝的。

  请问珍珠港与故事主线有什么关系?杜立特空袭东京又与故事主线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想从战争角力的逻辑出发,那是可以的,但请不要把花这么多笔墨在一晃而过的人物身上,当观众刚想把情绪投射在他们身上时,你又让他们消失了。有豆友评价得到位:就像是你刚有感觉就换姿势的男人。

  想讲历史,就好好讲大人物大事件。想讲英雄主义,那就好好讲小人物小故事。你两个座位都想占,屁股却没那么大,终究变成了一个四不像。

  从历史迷的角度,《决战中途岛》最应该着墨的,是双方在中途岛进行战略决战时,历史开的那些冥冥中自有天意的玩笑。电影的确展现了鹦鹉螺号导致的一系列巧合,但请问你把巧合拍成了个人英雄主义故事中有趣的插曲,能体现出这是两个海军大国各自赌上国运的这种重量吗?

  说实话,根本没讲清楚。我看百度百科的“中途岛海战”词条时倒还更激动一些。

  归根结底,观众看一部电影时,所能调动的情感能量是有限的。当这些情感被他投资在“主角能不能把炸弹扔准”时,很遗憾,就没有什么剩余的能力去感受这场伟大战役的真正分量了。

  罗兰艾默里奇,你把战役拍成战斗,服。

  《决战中途岛》观后感5

  好电影就想写评价,对我个人来说可以全星,但为何给四星,我后面会说到,我的观后感只能用“畅快享受”四个字来形容了,对于一个喜欢看二战史和海军及海战史的历史爱好者来说,此片就是身临其境的的一种精神体验了,电影的魅力不是那些枯燥的文章和书本或者图片可以比拟的(当年的大片《珍珠港》也让我激动的好一阵,现在看其实史诗感不强)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每一场海战无论双方阵营如何,站在历史角度来说,这都是人类战争史最后一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海战,就算现在的US.NY的飞行员也无法切身理解当年那种开着老式螺旋桨飞机冒着密集的防空火力必须飞到足够近才能投弹的战争体验是怎么样的,每一次出任务死亡率非常非常高,用中国一句俗话叫“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可不是现在那些开着超音速飞机,雷达能探测到几百公里,然后在防区外进行超视距攻击也就是丢一刻导弹立马转头跑的这些现代飞行员可以比的,二战时期每一个优秀的海军飞行员无论美国海军还是日本帝国海军,万中挑一的好手,花了无数资源和时间,在从航母上起飞后的那一刻,基本都是做好回不来的准备的,所以当一架飞机回来的时候,最开心的不是别人是这架飞机的地勤保障,飞行员牺牲的话,最难过的也是他们,当此部电影中大篇幅描写这种冒着防空弹幕进行绝命攻击的场景,说明罗兰导演是明白那场事关东亚人民以及美国和世界命运的战斗的精髓所在,人类战争史上最后一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海战!而130几分钟的时间里,从描述山本五十六的担忧和无奈,到依照整个太平洋战争的时间线一步步推进到伟大的中途岛战役,包括珍珠港事件、以及最著名的杜立特空袭,令人感动的是,罗兰导演或者说美国主流价值并没有忘记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及中国军民帮助美国飞行员的事迹,75年前中美两国是肩并肩的战友,日本陆军对于中国平民的无差别杀害以及日本海军杀害美国战俘这些描述,就是在告诉大家当年的日本人是多么的无耻和残暴,也就更凸显了,这些海军飞行员的勇者无惧了,其实战争刚开始,us.NAYV无论是水手还是飞行员,都是菜鸟,和一直号称“月月火水木金金”(周一到周六没有周日,也就是从不休息的训练)的日本海军根本无法比,战争初期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在日本的精英飞行员眼里都是肉鸡,而美军的装备也大多都不如IJN的好,比如零式战机在初期无论速度还是爬升率都比美军的好,战争初期美军的鱼类哑火率极高,片中也有体现,但是比耗飞行员,日本最终还是耗不起,精英飞行员基本上中途岛之后就死绝了,精英军官如山口多闻也都折损不少,IJN从此往地狱越走越近!所以导演其实很努力的在130分钟里将这个史诗故事的故事线和细节表现出来了,顺便也点出了日本海军和陆军不合的基调,但是呢,毕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在自身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作铺垫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在130分钟内完全搞明白状况,别说中国观众,就连如今的美国人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段史诗,所以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其媒体总评并不高,当然也不坏,但就是没有达到大片该有的评价,原因就是很多很多观影者说自己看的一头雾水,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拍摄战争史实,只能依照真实历史来,没办法做太多的艺术化加工(某国的神剧不谈了),但就算如此,罗兰导演也是将这个历史事件演绎的非常成功了,其实此片在我心中足够在豆瓣拿全星了,但是站在大众的角度来说,确实很难完整接收和理清影片中的信息,然后将信息串联成一场电影盛宴,比如AF缺水这个剧情,是中途岛海战的关键中的关键,美军就是用这个是弹出日军的情报指向!确实比较硬核!顺便说一句,想要通过电影更多的了解这一场战争的话也可以看看前几年日本人拍摄的电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可以从IJN和整个旧日本的角度来了解!

  所以给四星也是代表我心中的一种理想主义的理念,虽然显得有点中二,其实很多喜欢战争史,看战争电影的朋友,大多都反战的,虽然这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浪漫主义时代的海战史诗很精彩,但其背后是几百上千万的生灵屠戮,我希望以后的战争历史电影,能有更好的手法去展现历史事实,让更多的人能真正了解到什么是战争,从而努力去避免战争!旧日本帝国就是活生生例子,错误的去发动战争的行为,只会遭致灭亡,错误的去鼓吹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只会变得疯狂。


相关文章:

1.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说说以及影评句子

2.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心得感悟|影评句子素材

3.《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感想|影评句子说说

4.《肖申克的救赎》高分电影观后感700字精选5篇

5.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说说,观看《烈火英雄》的感想说说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7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