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参考(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
《唐山大地震》看起来像一部灾难电影,但实际上它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了地震后幸存者的亲情和创伤的愈合。在唐山地震灾难后的23秒钟里,震动的地面、被撕裂的房屋、尖叫的声音和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地震后,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废墟中,一块水泥板压着龙凤台的妹妹,另一块压着她的哥哥。救援人员只能救一个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类的一个难题。在“只有一个人能得救”这一极其艰难的选择下,当徐帆的母亲无助而绝望地喊出“救救我哥哥”这几个字时,她被压在钢筋混凝土板下的妹妹也默默地喊出了最后一句“母亲”,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这场23秒钟的地震灾难让一个32岁的家庭来到了你要去的地方。对他们三个来说,幸存只是故事的开始。
这肯定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母亲很难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她的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抛弃她的创伤。这里没有解决办法,不是故事,而是人性。人类如何修复灾难或痛苦造成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在制作这部电影时一直面临的真正问题。我父亲去世了,我的眼睛永远闭着。虽然母亲和女儿还活着,但他们内心的创伤仍未愈合。人们在电影院留下的眼泪不仅是为了母亲和女儿,也是为了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和扭曲。
看这部电影时,我流泪了。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关于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的把握、画面的节奏,还是对观众情绪的控制,冯小刚都展示了他娴熟的技巧。大地震的灾难表演也处理得很好,不仅促进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且没有过分夸张。这部电影关注如何让观众融入角色的情感。一旦你与它呼应和协调,你将自然地与角色一起深入复杂的人类世界。人们流下的眼泪实际上是对自己人性的净化。它们流下的只是模糊人性的杂质。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这是人们记忆中所没有的。在中国,除了两年前看过的一部反映台风的国产灾难片,似乎没有什么灾难片值得回忆。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公众话语中痛苦的消失剥夺了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幸和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不可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在世人眼中,自然灾害扮演了邪恶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让经历过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害者生命的尊重,也是一种公众记忆转化,人们可以用它来教育自己。这也是人们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你对历史的苦难记得越深,你就越能提醒人们这种苦难的重现。2008年汶川地震时,电影中的救援场景与唐山地震完全不同,全国人民对灾难的态度日益成熟。灾后精神重建比物质重建更重要。温总理的一句话“百折不挠,富民强国”表达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准确预测如此巨大的灾难何时何地发生。它经常在人们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出现,就像唐山,汶川和玉树的地震一样。不想面对伤疤和痛苦的人不得不以这种更加残酷的方式面对历史的觉醒。苦难的受害者不仅是受伤的个人,而且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因此,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对创伤的一种安慰和对人性的追求。《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个寓言。它用身体温和血与泪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沉重的苦难压力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去的人的生命不会再回来,那些受苦的人的青春也不会再回来,但是这种倾听和见证苦难的方式会让我们对现实保持清醒。事实上,在这个麻木和混乱的时代,记录和见证苦难历史也是人类的行为和责任。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
有个村落房屋都倒塌了,灾民就携手在空地上搭起简易住所,大家不分你我,拿出仅有的东西
凑在一起,同吃同住,互相支持,共度难关。北川一中高二(九)班的教室在二楼,地震让它变成一楼,班上43名学生快速跨越栏杆,逃到安全的地方。已逃生的同学定了定神,重新投入到抢救校友的行列中。该校校长刘亚春在房屋倒塌前的一瞬间逃出。他的儿子正读高一,也被埋在废墟中。但为了救出更多学生,刘亚春强忍悲痛,坚持从大局出发指挥救援,同舟共济,团结自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战胜地震灾难。这种博大的团结精神,使大家心连心、手牵手,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走出地震的阴影。
奉献的抗震精神
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继续发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处处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自地震发生始,武警、消防官兵、各兵种部队、各救援队、各医疗队、志愿者等纷纷前往灾区救灾,各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各国政府捐款踊跃并不断追加捐款额度,各种救灾急需物资的捐助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不断的运往震区。还有救灾中很多人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奉献,救灾中一母亲把自己受伤的孩子抱下让别人的孩子先诊治,有个社区主任自己家死了三辈十口人,自己却夜以继日的工作在一线,没有回家去照顾自己的亲人。江油市公安民警将晓娟两天哺乳8个婴儿,而她却把自己仅6个月大的女儿交给妈妈,天天早出晚归忙在抗震一线。无数无私奉献的事迹,虽不能一一列举,但这种奉献的精神却无时无刻不激励着人民,勇往直前,投入抗震救灾的战斗中。
坚强的抗震精神四川彭州公安民警蒋敏,在这次特大地震中,她的爷爷、奶奶、母亲以及年仅2岁的女儿等十位亲人都不幸遇难,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他依然坚守在抗震救灾最前线,不分昼夜连续作战,甚至累倒在救灾帐篷下,被称为最坚强母亲最坚强女性、最坚强警花。5月13日汶川映秀小学女生,自己从废墟里爬出来,人们发现后都震惊了,她左腿膝盖以下已不知去向血流不止,这种坚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5月18日北川县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张韩,从深山中翻山越岭徒步行走12个小时到达汶川县城,坚强的张万吉终于带妹妹走到了相对安全的救助场所。坚强使灾民鼓足勇气,坚强使灾民求得新生,坚强使大家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这种坚强的精神也必将使劫后余生的灾民重新建起美丽的家园!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