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周瑜的英雄事迹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中周瑜的英雄事迹,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国中周瑜的英雄事迹1
那天晚上,精疲力尽的我,躺在床上正听着凯叔讲《三国演义》。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梦乡……
“主公!主公!”我回过神来猛地一惊,心里想着这是在哪里?他们是谁?我仔细的打量着每一个人。身边这位,身高八尺,身穿碧绿征衣,手提青龙偃月刀,脸上通红,五绺长髯。我心想,这不是关羽关云长吗?大帐中间,赵云手握亮银枪,张飞倒提着丈八蛇矛,各位诸将在两侧听候号令。张飞性急说道:“孔明军师,在七星坛上借风也快结束了,咱们也出发和周瑜会合吧。”我这才反应过来,我穿越到了,赤壁之战前夕,附在了刘备身上,急忙说道:“号令三军,出发。”
我们来到了曹操水寨一百里之外,亲眼目睹了曹军水寨的工程之宏大。突然,一阵东风吹来,周瑜一声令下:“先锋军,出发。”只见黄盖率领五十艘战船,船后还挂着洒满硫磺硝石的火船,整军齐发,不一会儿便到了水寨门前。
按事先约定,来诈降的黄盖并未停船,直冲了过来,战船渐渐靠近,而后面的火船,则利用惯性冲了出来。曹操大叫:“不好!”这时千百万支火箭从空中飞来,一艘艘火船迅速被点燃,像一条条火龙一样扑向曹军的水寨。
一时间,曹操的水军之中,响起一片惊慌哀嚎之声。曹操呆若木鸡,眼睁睁看着曾在他脑海中演练过上百遍的情景变成现实。讽刺的是他,不是那个发起火攻的人,而是被火烧的人。整整五十艘火船,燃烧着熊熊的烈焰,一起朝着曹操开来,犹如醉酒的壮汉一般,斜着身子长驱直入,撞向了曹操所在的楼船。火苗就像一只只调皮的猴子,借着爆裂的碎片跃上了楼船的各处。猴子被风喂养着,迅速长大,细长的手脚,贪婪的舌头,抱着每个栏杆,舔着每块甲板。曹操解开锁链,突围出火场,转身望去,几乎全军覆没。曹操刚想着休息,只听“咚咚咚”三声炮响,周瑜的大军又包围过来。随着,战士们“杀!杀!杀!”的喊声,剩余的水军快速合船,如同一只江中巨兽,乘胜追击,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跑。
这场胜负已分的战争结束了,只有曹操和几个战士侥幸逃脱。我激动得欢呼起来,突然脚下一滑,掉入水中。我猛地坐起来,原来是场梦!
三国中周瑜的英雄事迹2
我的家乡舒城地处大别山东麓,位于江淮之间,具有4000年的悠久历史。民风祥和、地灵人杰,曾涌现一大批著名的人物。如西汉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明代吏部尚书秦民悦等等,其中三国周郎的故事在故乡几乎家喻户晓,成为美谈。
周瑜是三国时东吴名将,提起他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晓。他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和军事家,还是历朝历代的英雄典范,三国周郎的美名几乎成为很多时代最风流人物的代名词。周瑜是我的故乡舒城县人,曾引起一点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相传周瑜的祖坟,就葬在万佛湖大堤北岸的栲栳山上,这是故乡人的骄傲。所以,在舒城有关周瑜的遗迹流韵、民间传说十分丰富。如今的周瑜城遗址就是故乡的景观之一。
在我的故乡舒城,其中一个民间版本流传的很广泛,说的是白鹭育周瑜。在周瑜的母亲十月妊娠,快要临产时,一个满天星斗的夜空,忽然间雷鸣电闪,风雨大作,变成漆黑一团。一道闪电化成一个火球,向着舒城干汊河周氏庄园飞去。就在这时,周瑜的母亲突然生产,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周异在洛阳当县令,这时还正在赶往家里的路上。谁知道婴儿出生后,却遇到了大难。原来,婴儿的父亲周异为官清廉,对专权越位的董卓十分不满,因而得罪了董卓。董卓伺机报复周异。听说周夫人即将临产,遂派两个喽啰欲加害与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在天黑周家忙于事务不备之机,偷走了襁褓中的婴儿。周家发现婴儿不见,又发现两个黑影而过,便飞速追赶。两个歹徒见无法逃脱,将襁褓中的婴儿仍下山沟。
周家人四处寻找没有结果,忙乱和悲痛之中,周异回到家里,听家丁们诉说,周异夫妻为失去爱子十分痛苦,全家人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七七四十九天后,一位鹤发童颜的道人来到周家门前,口中念道:“栗子树,大红袍,公子逍遥;夫人愁,老爷焦,难星已了。”周异不明其中意思,又见道人仙风鹤骨,虔诚地敬道:“请问长者,能否赐教玉意?”老道嘿嘿一笑,回答道:“天降大任,必有一难,西南十里,白鹭护婴。”说罢,悄然离去。周异寻思着其中的寓意,一下子明白了,难道爱子没死?遂按照老道的授意,率领众家丁来到西南十里的阙店地区,寻找大红袍板栗树。他们找呀找呀,终于在山沟一棵古老的板栗树枝上发现了襁褓中的婴儿。一只大白鹭还正在啄着大红袍板栗汁向小小的婴儿嘴里送去。原来,两个歹人没有将婴儿摔死,襁褓落在了山沟里的板栗树上,正好挂在白鹭的窝旁。婴儿哇哇啼哭不止,大白鹭就天天啄破板栗壳,用栗汁哺育着婴儿。
周异爱子失而复得,喜极而泣,一家人沉浸在无比庆幸之中。他们要感激白发老道,可怎么也找不到老道。后来,周家又去大白鹭的窝边投放鸟食,可大白鹭的窝也不见了。只见大白鹭在周家人的头上盘旋着啼叫着,然后冲天而去……周异夫妇等都感到神奇,望着襁褓中闪闪着两个明亮大眼睛的婴儿,都认为此儿将来定有造化。眼看假期已到,周异要赶回洛阳履职。夫人问他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子?周异沉思着,“此儿诞生既遭大难,将来定成大器。儿名就叫‘瑜’,字叫‘公瑾’吧!”夫人非常高兴,兴奋而不停地念道:“吾儿周瑜,是块美玉……”
三国中周瑜的英雄事迹3
周瑜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1]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