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诠释读书心得(2)
在学校里,老师也给我们教做人的道理,不要阿谀奉承,也不要骄傲自大,这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所以这句话值得我深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论语诠释读书心得4
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如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小灵童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没有什么用,可是学了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论语》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来编写的。老师教书的方法也很特别,以盖笑脸让我们互相比较,在竞争中学习。老师并不强求我们背诵,只是让我们大声朗读,用多种形式去读,所以,我们心里没有压力,感觉很轻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内容就能熟读背诵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选出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讲讲意思,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国学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多了。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进行一分钟演讲,我感觉这对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讲能力很有帮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紧张到比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么胆怯了。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玩一些健身小游戏。
《论语》里好学的颜回,我最喜欢,因为“回也闻一以知十,”就是说颜回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这样,学习肯定会容易得多。这本书里的许多道理、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我觉得学习《论语》非常好。
论语诠释读书心得5
五年级,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作文。比如要写珍惜的句子时,我了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孝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教导: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与动物有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他小小年纪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普通的,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是立身。孔子:“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可谓孝矣。”这句话了子女在父母生前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孔子赞扬的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地震撼着心灵,我不禁了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我差远了。我还到赡养父母的年龄,我在精神上也孝顺父母。我耍性子,一点小和顶嘴。学了《论语》后,我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的也。父母都说我变乖了,《论语》的力量真大哦!
论语诠释读书心得相关文章: